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路未央 《农村青年》2013,(12):21-24
10年前,他们在一家快餐店结缘,一个是老板娘的父亲,另一个是打工仔,尽管身份有别,但他们却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谁知世事难料,5年后这名自己创业的打工仔因车祸受伤,瘫痪在床,人生从此陷入一片黑暗:此时,老人为兑现当年的忘年之约.义无反顾地主动站了出来,从湖南到湖北,从城里搬到乡下,无怨无悔承担起无偿照顾这名打工仔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左大中 《农村青年》2006,(12):26-27
河北省献县地处九河下梢.境内有“钦定泛区”,自古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即便是今天,献县仍没甩掉国家级二类贫困县的帽子。在这样一个人口57万的以纯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底.全县还没有一家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然而,到了2005年,一个20年前还吆喝着“酒干倘卖无”的农村青年,却打破这个奇迹.他的企业纳税额在献县历史上首次超过了10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白领,都有过当办公室菜鸟的经历——除非这个公司是你老爸留给你的。那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哦——“喂,新来的,这份资料复印1000份,并装订好后,今天一定要做完!”(于是那天你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3点26分); “新来的,帮忙买份盒饭吧,钱你先垫  相似文献   

4.
傻瓜卖蛋     
傻瓜家里养了很多鸡,鸡下了很多蛋,家里吃不完,他娘就叫他拎到集市上去卖。他娘交代他:“每个鸡蛋卖三毛钱。”他家的鸡蛋又大又新鲜,拎去的一篮子鸡蛋很快就卖完了。过了几天,他娘又让他去卖鸡蛋,这一回却一个也没有卖出,拎去多少个拎回来还是多少个。他娘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想多卖一点钱,今天卖四毛钱一个。”  相似文献   

5.
白灵 《工友》2010,(1):49-49
职场丽人不能只有光鲜外表,细致内在更重要。 三年前,初入职场。那时的我,新鲜的不行,见到老板的车就闪躲不及,见到老板本人简直像老鼠见了猫。有天中午,刚吃完单位统一订送的盒饭,一抬头就撞到老板。老板笑容可掬地问:“sunny,你帮我问问快餐店还有没有盒饭送?  相似文献   

6.
徐文华,这位河北籍的打工仔在异乡打工10多年,凭着艰苦奋斗和执著拼搏的精神,在环卫领域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别人,从而赢得了好的口碑。他不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同时自己也真正扬眉吐气了。今年“五一”,他被光荣地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获得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天津河北区第一位农民工市级劳模。  相似文献   

7.
刘强 《农村青年》2006,(11):46-49
在马路边支个摊子卖烧烤.简单易学,不需要太多本钱。但许多人认为这仅仅只够养家糊口的。然而。来自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打工仔,却把烧烤做成了一项事业。他从路边摆地摊开始,6年间开了17家连锁店,并成立了以烧烤为主的饮食公司,年收入上百万,成了一位名剐其实的烧烤大王。  相似文献   

8.
《工友》2013,(1):6-6
陕西省汉阴县22岁的小伙张启敏见路边老人摔倒,请人一起扶老人无人帮忙,他自己扶起请路人拍照作证又屡被拒绝。张启敏说:“还好最后有位卖水果的女士帮了我,老人也被扶起来了。”张启敏解释说:“没立即去扶老人,是因为5年前我遇到过类似情况,那次险些被讹诈,还差点被暴打。”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8,(1):56-56
他,创造了“牛粪能按斤两卖”的神话,让一个小镇的牛粪卖出了千万元,并从牛粪中成就了自己的科技园和百万财富。  相似文献   

10.
克克 《工友》2007,(3):52-55
4年前,罗钦还是一个为了一日三餐而四处奔走的打工仔。打工期间他惊奇地发现,吃惯了大肉大鱼的城里人特别衷情乡下的腌菜。于是在此后的3年间,罗钦投城里人所好,把乡下的萝卜干送到了城里人的饭桌上。凭借家乡的萝卜干,2006年,他的干货店遍布武汉各大市场和国内外各大超市,成为武汉“土货大王”,他之所以能把一碟不起眼的萝卜干卖出肉一般的价格,完全得益于发现了一个商战中的盲点,以及潜藏在盲点之中的商机。商战中的沸点与盲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看怎么用心去操作。罗钦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看看他的创业经历,也许你会得到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飞 《工友》2007,(4):52-54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大脑里每天所要储存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多,但人脑毕竟不是电脑,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竞争日趋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人的大脑随时都会产生疲劳,随时都会忘掉许多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和损失。西安市有这样一位聪明的打工仔,他在遭遇了几次“忘事”的尴尬后,举一反三,从中悟出了一个商机,独创了“提醒”这一新鲜职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人看来,卖汤圆这种都是小买卖,上不了台面。然而,重庆的张国柱和邓采姝夫妇居然靠着卖汤圆的绝技闯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从普通的打工仔到年赚百万,世界级烹饪大师,他们又经历了哪些艰辛困苦呢?2010年3月,笔者采访了回重庆探亲的邓采姝夫妇,其传奇的创业经历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3.
刘瑜 《时代风采》2010,(7):24-25
几年前,一个博士同学突然宣布不读了,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地铁售票员。”我大笑,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辍学要当地铁售票员?  相似文献   

14.
一林 《工友》2013,(12):58-58
从前,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老板因为年岁大了,无法久站招呼客人,于是就贴条子征店员。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年轻男子,问老板一个月要用多少钱请他来帮忙,老板笑着说:“我们这小摊子生意,哪里付得出月薪,当然是看你的努力,一天能卖多少水果,收到的钱就给你十分之一,每天领现”。  相似文献   

15.
古月立 《工友》2007,(1):56-59
17年前,踌躇满志的湖北红安县学生王悦民走进高考考场,因为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发挥失常,与美丽的大学梦擦肩而过,成为一名打工仔。他先后做过钳工、油漆工、焊接工。苦难的打工生活未能泯灭他儿时的梦想,反而激起他的斗志:他边打工边学习,不但拿到了学士学位,圆了大学梦,还相继考取了硕士和博士。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博士后。更令人高兴的是,其妻子在他的影响下,夫唱妇随,不但攻读了硕士,现在还考上了博士。一名打工仔,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请看——  相似文献   

16.
罗伟 《农村青年》2008,(3):22-23
他是湖北省竹山县的一位打工仔。12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被迫辍学。为了挣到给自己治病的钱,他发奋写作,发表稿件数百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稿费。他的坚韧执着感动了深圳的一位打工妹,打工妹对他芳心暗许。为追寻爱情,2个多月前,他毅然离家南下。他,就是刚刚当选“感动竹山十大人物”的张成。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8):56-56
农贸市场里 卖鸡的阿黄喜欢把最棒的一只鸡放在肩上,认为这样做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但他自己的眼睛却深度近视。有一天,他肚子饿了,忽然想吃大饼,便走到一个卖凉席的摊位前,说:“你的饼真大,来一张!”卖凉席的不高兴了,对阿黄说:“就你那眼神,还玩鹰呢!”  相似文献   

18.
母子恩怨     
罗伟 《农村青年》2011,(5):26-29
他是湖北竹山一位命运多舛的打工仔。15岁的时候,他亲手将母亲送进监狱;流浪5年,他痛恨没有给他温暖的父亲和母亲;找到母亲后,他却再次踏上了奔走之路。只不过,这次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拯救身患重病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家住江西省全南县陂头镇的廖文德本是一位极其普通的打工仔,可因为他那段短暂而痛苦的婚姻,使他几度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去年,他毅然走上法庭,要求法院依法解除他跟患有精神病妻子的婚姻关系。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疯女嫁郎案”,廖文德也因此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对象;最近,身心俱疲的廖文德又将当地的婚检机构——全南县妇幼保健院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从而引发了中国首例状告婚检机构案,廖文德本人也再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李爱培,从小生活在“杉木王国”里,只有高中文凭的他,凭着一股韧性,攻克了杉木地板的一个个关键性难题,种杉木、砍杉木、卖杉木、加工杉木、住杉木房……出生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林海里的李爱培一直与杉木打交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