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提升检查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在我国,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检察机关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却出现了危机,这些来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从执法公信力的基础理论,我国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不足因素,现实意义和对策这几方面来浅谈我国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以期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是制度建设的重点。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有制度不落实,等于没有制度。制度的有效实施才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初衷和制定制度的目的。影响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执行者素质、执行方法、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制度实施者的管理工作,关乎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规范执法行为目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邱建民 《法制与社会》2012,(13):178-179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我们在执法公信力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后,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0,(16):140-141
检察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客观表现,是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得到民众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的高度反映,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分析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因素有助于检察机关提高公信力的实践。本文试从历史因素、人丈因素、外部因素和执法主体四个方面找出影响公信力的成因,以期在检察公信力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中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牟伦胜  徐煜  徐颖  郑洁 《法制与经济》2010,(16):84-85,87
非违法性因素是指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生成的,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会损害执法公信力的、法律尚未明确予以调整的因素。其在形式上虽不违法,但在实质上却损害着执法公信力。非违法性因素发生作用是由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运行使然,尊重人性基础是对非违法性因素进行调整的道德前提。通过对其发生作用机制的分析,掌握其发生作用的规律,探索出具有道德正当性的预警、矫正和救济机制,是预防非违法性因素损害执法公信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肃执法正是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促进了执法环境的改善,这都为严肃执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影响严肃执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直接制约了国家执法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 · 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改进执法机关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条件。在这一方面,苏联法律科学面临着全面研究、决定运用法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因素问题。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产生执法错误的原因和条件。首先必须区分原因、条件或造成错误的因素。原因是造成错误、决定错误在整个违反法律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的直接法律现象。原因应是以下这些:在案件调查时没有弄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党的十七大对检察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目前,我们应当对检察机关执法不规范的表现、影响规范执法的因素和进一步规范执法的构想进行冷静分析和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执法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文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道路交通同样需要和谐,建设和谐高速公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建光 《法制与社会》2013,(29):157-158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要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理性,就是要求检察人员有很高的法律意识,又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群众工作能力强,能够理性的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平和,就是要求检察人员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文明,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精良素质。规范,就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规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这不仅为基层检察院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为全国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做好新形势下检察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时期,人民警察执法过程而临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原因,并根据原因相应的提出了对策,以达到对警察执法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观点对于执法记录仪这类警用装备,其产品的功能实战性和产品本身的稳定性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此次评测的荣为品牌DSJ-ROWG2就是两者的结合,凸显了精准执法。此外,外观和结构化处理都彰显了九联科技的精雕细琢和在行业市场的深耕与沉淀。可以说,此次评测的ROWG2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让人大为期待。  相似文献   

14.
税务稽查执法是税务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目前税务稽查执法行为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本文从规范稽查执法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约税务稽查规范执法的因素如何规范税务稽查执法行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严格执法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它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有效组织和管理社会,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认真准确、公正合理地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具体实施法律的活动。目前,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状况,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然而,执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制约和干扰,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优化执法环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前制约和干扰严格执法的成因和  相似文献   

16.
当前,药品执法工作的重点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者。由于制假者的猖獗、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地方保护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执法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也对药品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是执法工作者,为查处同样的假劣药品案件而运用同样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方法时,有的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的却手足失措、处处碰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执法工作者的执法技巧和风格有差异。笔者将这些技巧和风格称为"艺术",并作粗浅探讨。一、待人的艺术药品执法工作者必须尊重相对人,执法必须坦诚。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说:"诚者,君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诚实不欺,是君子所应遵守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的根本。所以,有了诚,什么工作都好开展,否则"虽令不从"。药品执法的相对人主要是药品产供用单位,这些  相似文献   

17.
警察选择性执法之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星 《法律科学》2008,22(3):29-36
选择性执法在警察行政中相当普遍,而选择性执法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社区警政模式的兴起,对个案正义的追求,行政效率的提升等因素决定了规范机制的复杂和困难。基于此,选择性执法规范机制必须建立在对其更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而且还应该通过多种措施的组合,尤其是警察执法规则的适用,才能有效规范选择性执法。  相似文献   

18.
陈银英 《法制与社会》2010,(32):276-277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而腐败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殷文洁 《法制与社会》2014,(10):159-160
近年来,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甚至暴力袭警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安状况日益复杂、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社会管理职能日趋扩大、公民对民警的期望增高等执法环境的各方面变化有关。也存在法律法规、执法对象、民警自身、机关内部问题、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对此,本文试从执法环境角度入手,认为应该从改善公安工作外部环境、完善民警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规范新闻媒体相关宣传等方面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保障刑事法律、法规正确贯彻实施并保证执法活动顺利运行,实现司法公正,需要有良好的执法环境。我国刑事执法社况日益进步的同时,存在许多不良因素。文章通过对刑事执法环境的透视,认为刑事执法环境不良之成因,主要是执法中重权力轻责任、权力制衡无力、司法队伍素质与司法任务需求不相适应、现代化执法观念和守法意识薄弱、执法激励机制缺少活力以及受司法资源投入不足之困扰等。文章敢如何优化刑事执法环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