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国家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代行政职能和任务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作为国家赔偿核心的行政赔偿范围日益具体和细化,并逐步扩大。我国《国家赔偿法》虽对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但赔偿范围仍然较小。对于实践中存在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等行为,《国家赔偿法》皆未有系统明确的规定。从实践中看,行政不作为作为最严重的行政侵权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因此国家赔偿法将行政不作为明确纳入赔偿范围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何静 《行政论坛》2004,(2):53-55
基于《国家赔偿法》的混合法性质,应对现有国家赔偿范围进行扩展,可将立法赔偿、军事赔偿、抽象行政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公民的劳动权、受教育权等非人身财产权造成的侵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赔偿范围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行政论坛》2003,(5):46-47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应就现存的行政赔偿及刑事赔偿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内部行政行为也会给公务员或其他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这种损害,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中未作明确规定。学术界对此的看法也不一致。现今封建思想和特别权利关系、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与国家赔偿法的受案范围的关系、国情等方面都构不成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原因。公务员作为国家赔偿法的请求人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通过修改完善法律和法律解释等途径,可以确认内部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确认了内部行政行为违法,公务员就可以作为现实的赔偿请求人。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和赔偿立法应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总原则。我国借鉴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采用违法原则为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违法原则中的违法有以下三层含义:1.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而不包括规章;2.违法指的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权违法;3.违法是一个客观标准,指职权行为在客观上违法。在实践中运用违法原则处理国家赔偿应注意两个问题:1.违法原则是确定国家赔偿的关键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2.法定的免责情况,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范围则是行政赔偿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过窄,未能体现国家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障,也不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为顺应国家赔偿制度的世界发展潮流,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赔偿范围予以拓宽,以推进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体现在国家赔偿法第2条至第5条。笔者试就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李斌 《行政与法制》2002,(7):32-3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正当运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界限作用,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以下简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赔偿法中有的原则已经与社会实际不相适应,不利于从根本上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笔者拟对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抚慰性原则的不合理性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众多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然而,现阶段国家赔偿中对于行政赔偿的规定还不完善。行政机关的违法不作为是否都可以纳入国家赔偿范围,民事行政混合侵权下责任分担问题以及不同行政机关责任大小的确定都是重大安全事故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只有在立法中对这些问题予以明确,才能真正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从根本上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4,(8):41-42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将从体制上广泛影响政府机关和老百姓的关系,将给行政机关转变政府职能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中的追偿制度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行政论坛》2000,(6):42-44
在国家赔偿中,国家先行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然后再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国家公务人员实施追偿,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在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8条、《行政复议法》第29条、《国家赔偿法》第14条和第24条都对追偿制度作了规定,特别是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更成为实施追偿和建立具体的追偿制度的依据。国家赔偿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但是该法所规定的追偿制度极为笼统,又缺乏具体化的措施,致使这一制度至今未能予以实施。鉴于此,本文拟从追偿权的主体、追偿权行使的范围、程…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行政赔偿制度是加强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行政赔偿制度的原则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首先,并合责任原则的确定,使公民、法人、其他  相似文献   

13.
对《公路法》第36条的不同理解是养路费争议的动因,而争议的实质还在于养路费征收造成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行政收费中普遍存在。包括养路费在内的行政收费制度存在的法律依据残缺,规范内容不合理等制度性缺陷是导致行政收费行为失控的主要原因。必须从制定统一的《行政收费法》入手,转变行政职能、改革行政机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下简称《批复》),该《批复》规定:“根据刑法第36条和刑事诉讼法第77条以及我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5.
王群 《理论与改革》2015,(2):139-142
国家工作人员"礼金腐败"损害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危害社会公平。现行刑律并未将其纳入调整范围,引发苍蝇式腐败担忧,将官员收受礼金入刑的呼声在我国颇有市场,《刑法修正案九》拟设"收受礼金罪"提议强化了这股思潮。乡土社会迈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实践要求刑事立法必须符合常识、常情、常理,将收受礼金行为入刑动摇了现代行政伦理根基,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增加了司法实践操作不确定性。是故,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收受礼金行为,可以用改善型行政规制的倡导,这是破解难题,走出困境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16.
陈素慧 《理论导刊》2006,(12):88-90
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和法治存在与进步的标尺。西方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国家主权完全豁免时期、国家主权有限豁免时期以及行政赔偿制度的全面确立时期。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为时较晚,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是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公民权利体系日益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行政不作为现象的思考——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它的实质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的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私利性、隐藏性、模糊性、普遍性是其主要的特点。根据对行政不作为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我们需要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健全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制度、将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和深入开展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探索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詹玉璞 《民主》2010,(5):19-22
国家赔偿制度直接涉及公民权力行使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部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以行政诉讼法确定行政机关因行政违法而导致的被告地位,到国家赔偿法明确行政机关因侵权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这一发展,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其中有关行政赔偿的许多规定,对于促使行政机关更好地依法行政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作为赔偿义务人,应该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对此,行政机关应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赔偿资金"睡大觉"、财政即使有预算也用不出去的"怪现象"不仅存在,而且不是个别现象沈阳市财政局2004年以来,仅支出过两起国家赔偿案件的费用,一起是法院的,一起是检察院的,金额在10万~20万元之间。而同期仅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国家赔偿案件就达100多件,两者之间相差50多倍。据重庆市财政局的相关人士介绍,1995年《国家赔偿法》施行以来,重庆市级财政一直没有把国家赔偿费用纳入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