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福建人民革命武装的创建和鼎盛发展时期。闽西、闽西北、闽北相继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闽东、闽南、闽中也创建苏区,在八闽大地上建立了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不过,在迄今已发表的论著和展览宣传中,对当时这些成建制的红军番号、数量、发展变化等的表述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一些偏差。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梳理,以供学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红军是党在领导农民暴动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四纵队作为闽西最早的正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从第四纵队发展到第十二军、二十军、二十一军3支地方主力红军,成为发展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在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困境下,闽西红军艰难奋进,并将武装力量保存下来,投入到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4.
红军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战争中,大力开展扩大红军工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大红军热潮。为了更好地宣传红军宗旨,配合“扩红”运动,1931年红军政治部编印,闽西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大量的《红军行军歌》和《红军纪律歌》,在部队、地方和学校中广为流传。这两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贯穿了红军宗旨、任务和性质,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当时红军战士和地方上文化不高的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5.
1929年3月,罗瑞卿从上海经厦门、漳州、龙岩到上杭蚊洋。在蚊洋,他对蛟洋暴动的游击队员进行训练。红四军三打龙岩后,闽西地方武装合编为其第四纵队,罗瑞卿任参谋主任。 此时,林彪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以后,林彪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罗瑞卿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保卫局直接担负保卫首长的任务,罗瑞卿在行军、作战时,总是不离林彪和聂荣臻左右。林彪极为满意,多次称赞他。1936年,中央决定办红军大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央苏区地处赣南、闽西、粤东的山区或半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当时中央苏区人口大体上有300万人,其中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加上机关工作人员约有10万余人。这意味着中央苏区每30个人要供养1个吃财政饭的人,在基本靠天吃饭、人们普遍不宽裕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显然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九年初,红军第四军为了击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向赣南、闽西进军。三月至六月,红四军先后两次入闽,与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地方武装相配合,消灭了闽西主要的反动武装,相继攻克长汀、龙岩、永定,初步奠定了以龙岩、上杭、永定三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红色区域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工农武装,开始实  相似文献   

8.
<正>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是红军的故乡。从1928年闽西暴动建立工农武装开始.闽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踊跃参军参战。在民主革命时期,闽西先后有10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从1928年起,福建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福建长汀后,各地群众焕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创建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了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革命根据地。为纠正克服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  相似文献   

10.
保卫连城县苏政权的一次浴血战(一)一九三二年六月,红军东路军第一、五军团在东征福建取得重大胜利后,回师赣南。东路军走后,十九路军奉蒋介石之命从上海到福建参加“剿共”,开始向闽西革命根据地进犯,闽西形势逐步紧张。连城土匪武装亦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更互相通气,蠢蠢欲动,意在伺机袭击县城,向县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1.
换“帽”记     
1937年7月,闽西国共和谈成功后,决定原红一、三、七支队及岩杭、岩连宁、岩靖漳各县地方武装在龙岩的白沙集中,红五支队与永定、永东、永埔等县的地方武装在永定的金丰集中。“下山了!”8月初的一天傍晚,夕阳斜照着官山、金丰山的山巅,巍峨的群山披上金色的彩霞。红军战士们离别了原驻地,向指定的集中地点进发。下山后,闽西人民抗  相似文献   

12.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阀对井冈山的"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主力3600余人转战赣南;3月,向闽西挺进,把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播散在汀江两岸。在闽西,红4军先后消灭了军阀郭凤鸣、陈国辉等部,解放了长汀、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城,在各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举行武装暴动,组建赤卫队,一支以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果实,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并且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闽西展开革命斗争以来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也是闽西党和人民经受最严重考验并且获得伟大胜利的阶段”。然而,对于闽西革命斗争中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过去一直研究得不够,有许多问题尚未孬清或存有争议。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祈请熟悉这段历史的老同志及党史工作者批评指正。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相似文献   

14.
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与朱德、陈毅两人有过矛盾,发生过摩擦,时间是1929年6月中旬红四军第三次打下龙岩之后。 红军三克龙岩,威风显露,新的割据区域得以开拓,闽西的地方武装升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在这欢庆胜利令人鼓舞的形势下,红军内部原先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纷纷滋长。  相似文献   

15.
<正>"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从1929年3月至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的红四军先后3次由赣入闽,播撒革命的星星之火,与闽西地方革命力量相结合,创建了纵横300里的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就开始在闽西传播,此后,邓子  相似文献   

16.
1928年6月底至7月初,在中共永定县委的领导下,爆发了一场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永定农民武装暴动。此次暴动,对促进闽西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加快党和红军的建设步伐,推动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8,(10):34-38
保卫中央苏区:罗元发指挥一个团接替两个师的阵地 1910年11月15日,罗元发出生在福建龙岩。1929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到闽西。5月22日,红军打下了龙岩。放牛娃罗元发在红军扩红中参了军,当了红四军的一名战上。不久,罗元发被选送到闽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红军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18.
1929年,在中国革命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朱毛红军下井冈,战闽西,破"会剿",给福建革命局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促使闽西土地革命在经历暴动、失败和转入低潮之后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了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阶段,开创了闽西中央苏区。作为一军之长的军事指挥员,朱德勇担重任,在全部军事行动和战场上,显示了刚毅果断、身先士卒的英雄本色。这一年,在古田曙光小学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奠定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在对初创时期红军的这场改革中,朱德起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名字和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一道永镌共和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1932年冬,红军恢复并发展了闽西根据地。红军在闽西的胜利,震动了闽中“地头蛇”卢兴邦,他倚仗着一师之众的兵力,盘踞在沙县、将乐和顺昌一带,勾结当地土豪劣绅,组织大刀会,扩大反革命势力,企图顽抗。这些地主土匪武装,奸淫烧杀,敲诈勒索,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加上苛捐杂税,真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  相似文献   

20.
<正>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