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接到了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于是,他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胜利的捷报,黄克诚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县东沟一带.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2.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 1940年10月,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这金秋时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便是依托苏北,  相似文献   

3.
1940年春天,陈毅率新四军东进抗日,来到苏北,得知曾两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是团结抗日的关键人物,便写信一封,派人送到韩府,要求韩老支援新四军抗日。韩老收信后,当即作复,并手书一联相赠:“注述六家胸有甲,立身万里胆包身。”  陈毅看后,即回一联:“救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同年金秋十月黄桥决战之后,新四军乘胜东进海安。韩国钧是海安人,闻讯高兴万分,亲领各界人士夹道欢迎,并设宴招待陈毅、粟裕、陶勇等。席间陈、韩以酒论诗,十分投机,席后相互赠联,共表他们的抗战信心。韩联曰:“无心已厌玄黄…  相似文献   

4.
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部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以北白驹、刘庄之间狮子口胜利会师,打开了苏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了统一指挥华中地区各部队,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陈毅为副总指挥,赖传珠为参谋长,在叶挺未到任以前,陈毅为代理总指挥。10月下旬,刘少奇从皖东抵达盐城,华中总指挥部于11月如日在盐城正式成立。这时,摆在华中党和军队面前的任务是扩大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群众工作和  相似文献   

5.
1942年冬,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准备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停翅港附近。一天夜里,陈毅军长找颜伏同志和我到他家去谈话。颜伏是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参谋长,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挺同志率领三营在江都地区坚持斗争,政委张英同志调华东党校学习去了)。 我曾多次听过陈毅军长对部队的讲话。早在1939年春,我所在的三支队六团(当时六团划归一支队,陈毅司令员指挥领导),从句容地区撤回,驻扎在溧阳竹篑桥前马水西庄,进行整训,准备东进。  相似文献   

6.
正左右生死力挽狂澜1940年11月10日,刘少奇再次电报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部队总指挥。中央复电:叶挺未过江前,陈毅代理总指挥,以胡服为政委。11月17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成立。胜利带来喜悦振奋,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为常例。11月29日,苏北万余部队分三路攻击曹甸,历18天未下,"消耗甚大"。虽然歼韩德勤部8000余人,我亦伤亡约2000人。刘少奇冷静判断,"急切不能彻底解决"(12月15日),下令撤出(19日)。从战伤比例看,曹甸攻击胜而不败,"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自古就是大胜仗;以战止战为义,攻城未下,却使韩德勤蛰伏一隅,无力较量。我苏北所占地域得以稳固,战略上是为打赢。  相似文献   

7.
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 率部适时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7月在塘头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  相似文献   

8.
志愿参加新四军 1941年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在苏北盐城迎接了一位志愿参加新四军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战斗了9个年头,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经过皖南事变腥风血雨的洗礼,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从此,新四军重整雄风,奋战在大江南北。 陈毅在戎马倥偬中不仅团结了大批从上海等地来到根据地的文化人,而且同新安旅行团的小同志们结成了革命的“忘年交”,在苏北、在华东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0.
从"联抗"司令员到"联抗"党委书记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不久,新四军军长陈毅从延安来到山东临沂,秘密会见了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两位久经沙场的战将,讨论了当前的军事形势,研究了下步的作战方案……几天之后,罗荣桓率部去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陈毅则率野战军指挥部奔赴津浦前线,抗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相似文献   

12.
黄桥战役是由国民党苏鲁战区韩德勤部主动挑起,新四军积极防御的国共两党的较大军事摩擦。1940年6月,陈毅、粟裕带领部队7000余人渡江北上,于7月29日解放并进驻黄桥。苏北顽固派反共势力为消除驻扎在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势力,集结扬州、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部队以及曲塘的陈泰运部,兵分三路围攻黄桥。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退为进,避弱击强,不仅争取到了中间势力,也取得了苏北群众乃至名人志士的拥护,成功获取了军政双贏的最佳战果。  相似文献   

13.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政权,在陈毅同志领导下,于1940年11月15日,在江苏海安召开了为时一周的“苏北临时参政会”。出席会议的有盐城、兴化等14个县推荐的各阶层代表共380人,其中上层爱国士绅占多数。 东台县代表施文舫先生,是东台施陈乡(今三仓乡)人。施在青年时代就读于南京师范附中和国立大学文史地系。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过编辑。抗战初期回乡后,曾出任东台县第三区(今富安镇)区长,但因国民党政府贪污腐化成风,加之地方恶势力的排挤,只干了几个月便卸职回乡,过起了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4.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活动?中央最初准备在政治上军事上作全面大反攻。1941年1月13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指示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限10天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并强调,如皖南部队被蒋介石消灭,我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韩德勤、沈鸿烈,彻底解决华中问题。五月148,毛泽东又起草了致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等’\路军、新四军各部将领及周恩来、叶剑英电,正式宣布“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  相似文献   

15.
在苏北新四军里有这样一位白求恩式的国际友人,他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中国参加了新四军,并与抗日名将陈毅、罗荣桓结为挚友,深受八路军、新四军将士的尊敬和爱戴。奥地利著名泌尿科医生罗生特,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中奥人民友谊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被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机关在后勤方面设供给部、卫生部和军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反贪污浪费,正应了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现在的弱点就是浪费公粮和乱用钱"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既要抵御十几万日伪军的  相似文献   

17.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8.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19.
1940年11月中旬 ,刘少奇主持在江苏海安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日伪闻此 ,胆战心惊 ,除在军事上进行“扫荡”外 ,还在经济上对根据地严密封锁 ,发行大量的“军用券”、“华兴券”等伪币到根据地掠夺。刘少奇、陈毅等决定迅速筹建苏北(后改苏中)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 ,发行自己的货币 ,发展根据地经济 ,由刘少奇定名为“江淮银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 ,在苏北盐城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 ,重建新四军军部 ,之后 ,苏北财政经济部加速筹建江淮银行。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支持下 ,1941…  相似文献   

20.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经黄逸峰与新四军和李、陈三方协商同意,于194O年10月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