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护送毛泽东访问苏联和迎接回京的内幕 1949年11月12日.斯大林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访苏。这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生日.毛泽东决定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寿.并就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这是新生的共和国的领袖首次外事出访。  相似文献   

2.
余湛 《党史博览》2024,(1):62-65
<正>1949年底1950年初,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毛主席这次出访有三个目的:第一是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第二是重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中苏两国作为伟大社会主义邻邦在新的基础上刚刚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路遥 《湘潮》2005,(3):45-45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多次明确表示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既不曾访问过苏联也没有访问过东欧及东南欧各国。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只访问过苏联一个国家,东欧及东南欧各国依旧不曾访问过。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首脑人物,毛泽东真的疏于出访?其实不然。建国前精力十分充沛的毛泽东是非常愿意出访外国的。他尤其重视通过出访人民民主国家去借鉴他们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早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一再要求访问苏联和东欧、东南欧一系列国家,但是都被斯大林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首先把目光投向苏联。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 1949年 12月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 70寿辰的活动,并且协商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和协定。   1949年 12月 6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由北京出发,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代表团,同时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   16日中午,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前来迎接,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活动·访苏期间,毛泽东那斯大林实现了两位巨人的握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中苏两国的友谊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染指新中国的野心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历史性会晤》向您展示两位伟人在外交场合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披露了一些国际关系方面的鲜为人知的情节。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2)
正一1949年12月6日晚上,毛泽东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访问苏联之旅。毛泽东此次出访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活动;就两党、两国之间所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等,并商议与解决有关两国利益的其他若干具体问题。12月9日,毛泽东的专列到了中国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市。因为中国铁路是准轨,苏联铁路是宽轨,因此要换车。  相似文献   

7.
董成家 《世纪桥》2010,(22):58-59
1949年12月,毛泽东乘火车出访苏联,为斯大林庆祝70大寿。得到消息的美蒋特务蠢蠢欲动,密谋在旅途中暗杀毛泽东。策划此次暗杀计划的是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而指挥侦破此案的是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两位上将级别的谍战风云人物,就此展开了一场不见面的暗战。  相似文献   

8.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0):35-37
毛泽东一生唯有两次出国,而且两次都是到访莫斯科,但是这两次仅有的出国经历给毛泽东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出访莫斯科,斯大林的冷遇让毛泽东一直心有余悸——刚刚抵达莫斯科,就被放在“坐落于乌索夫的斯大林一个远处的别墅里”“苦熬了好几天”。第二次出访却破天荒地受到苏联领导团体的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苏联...  相似文献   

9.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时过境迁,1949年初,斯大林表示,如果中国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专列专程到满洲里迎接毛泽东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2月6日上午8时,毛泽东坐着新中国第一列代号为9002的专列驶出北京西卣门火车站前往满洲里。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大寿。为了密切中苏关系,刚刚建立不到三个月的新中国,经党中央研究决定,由毛泽东亲率代表团访苏。这是新中国元首首次出访,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毛泽东出访苏联,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也引起美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台湾国防部保密局长毛人凤同美帝在台的特务头子布莱德立即紧张密谋,决定利用此次毛出访之机秘密谋杀毛泽东,怎么刺杀呢?炸他的专列,此举绝对地能震惊世界。毛泽东访苏日期渐渐逼近。11月下旬,北京公安局反特监听台截获了一封密电。为了保证毛泽东的绝对安全,公安部长罗瑞卿马上召开…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国家安危系于一身啊!一定要做好主席访苏的安全保卫工作."1949年初冬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内灯光明亮.周恩来这些日子除了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在策划着一个重大行动——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949年11月1日,北京至满洲里开行了直达列车,这为毛泽东的出访奠定了基础.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外事活动,也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毛泽东和斯大林将在莫斯科会晤,全世界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巨人身上,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杨奇清推门进入周恩来办公室.罗瑞卿随手取出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向周恩来汇报道:"日本人在东北统治时间长,有不少土匪在铁路沿线出没.河北省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是老根据地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出国‘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会员一致认同的主张,青年毛泽东既是支持者又是组织者,可是到了最后关头他为什么放弃出国呢?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曾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为什么都被斯大林婉拒?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先后两次出访苏联,为什么会遭受不同的境遇?最后又是如何化解的?本文对幕后秘闻加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相似文献   

17.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6,(10):26-27
新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新中国成立两个月,毛泽东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照一般常理,这样的访问,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国家元首,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这可能是现代国家元首正式出访时,随行人员少得不能再少的一次了。即使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出访…  相似文献   

18.
五 伴随着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夺取全国解放的胜利已成定局。在新的形势下,担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并于1942年10月兼任情报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向党中央建议:将社会部的职责分为两部分,一是情报工作,一是公安工作。这一建议立即被党中央采纳。在周恩来的运筹下,中央军委公安部于1949年9月正式成立,任命罗瑞卿为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军委公安部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罗瑞卿被任命为公安部长。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李克农被选为理事。19日,李克农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并担任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担任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决定出访苏联。毛泽东早在20世纪初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时,就萌发了去俄国的念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又打算去苏联与斯大林面谈中国革命胜利后一些大政方针。斯大林考虑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不能离开,于是派米高扬为代表到中国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因此,毛泽东又没有实现苏联之行。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出访苏联。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斯大林庆祝70大寿。除了祝寿之外,毛泽东还担负了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废除苏联于1945年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然后重新签订一个"既好看又好吃"[1]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然而,此次谈判过程却坎坷异常。就在中苏博弈的过程中,原本是要破坏中苏关系的美国却事与愿违地推动了新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20.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