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根本因素是:国家驾驭创新驱动的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创新成果的物权保护与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度低.为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构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和环境体系:一是制定核心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逐步提高政府管理创新活动的能力与水平;二是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三是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夯实企业技术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发展高新产业谨防三大误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谨防三大误区。这是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研究员日前指出的。吴敬琏说,这三大误区是:一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的关系问题上,有机械唯物主义的“误区”。有人认为,创新第一动力是技术进步,就技术谈技术。其实,技术创新的最大推动力量是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他说,目前有的人一谈起技术进步,好像是政府的事,其实关键是要改革,应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作用。二是要注意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问题,不能一想起搞高新技术产业,就只想到大企业,这是“误区”。其实,小…  相似文献   

3.
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中要首先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构建技术创新协同体系;二是完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中要首先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构建技术创新协同体系;二是完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所谓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学向传统技术创新渗透的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是建立在新的企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在技术创新的各阶段引入生态观念,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改善的方向发展。它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培植绿色意识,追求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防止新一轮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通常采取模仿创新、自主开发创新、合作创新、组合创新等几种模式。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在“冷门”产品、管理效率、创新成本等方面具有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 ,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更具有特殊优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 ,同时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和社会制度安排不断完善、成熟、变革的过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对政府而言 ,主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自主创新过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过程不同于发明创造过程,也不同于技术创新过程,更非单一主体的创新过程.自主创新应该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自主创新的过程应该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机综合,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或环节: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创新成果扩散.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的特质与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乃至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但对于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技术创新,似有分析的必要。否则,创新概念的泛化、技术创新活动的泛化,将无助于创新与技术创新。把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称之为创新,把技术上的一切新变化都称之为技术创新,就无所谓创新和技术创新了。创新与技术创新“创新”一词在汉语中早已有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唯创必新,指的都是创新的内涵。然而,近年来,“创新”一词的广泛流行是因为经济学中引入“创新”概念而引发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而闻名于…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高低、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核心要素,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支撑手段和可靠保障,为技术创新提供内在推动力,文化理念是企业加快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的灵魂。营造文化创新氛围中的技术创新机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确保经营方式转变、经营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姜彦秋 《学习论坛》2001,(11):36-37
“创新”理论最初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 2 0世纪上半叶提出的。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比率 ,也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新理论已逐步由产品的技术创新扩展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当前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创新 ,是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 ,因而技术创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成为当前世界管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必须发挥自…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构建工作,围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半导体装备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纳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矛盾框架之下,基于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关系研究的回顾,从实证的角度论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和谐互动的关系,进而提出把制度创新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实现两者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不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怎样实施技术创新呢?一、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来从事创新。根据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只有企业家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个作用是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法替代的。技术创新需要很多与产业有关的特定知识,它们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当然需要指出…  相似文献   

15.
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创新模式下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诸多约束,所以企业如何形成和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云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在回顾传统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企业"云创新"模式特征与运行机制,揭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与"云创新"模式的内在契合机理。我国企业利用"云创新"模式,有助于打破国外低碳技术封锁壁垒,突破自身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薄弱的束缚,对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从企业规模、创新资源、创新主体、资金、创新战略等角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构建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破除技术创新资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正 《求实》2006,(Z3):187-188
资金供应不足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要成功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必须破除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障碍。一、资金供应不足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受经济环境、经营者素质、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影响 ,其现阶段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必定是模仿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 ,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提高经营者素质 ,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 ,构筑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主要由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部分组成。其中,组织创新是先导,结构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保障。滨海新区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的成功取决于新知识的产生及其在产业内的扩散,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过程。从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可行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可以发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知识转移渠道;二是外部环境对创新主体产生激励与压力。应用以上观点可以解释中国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