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浒》里宋江一出场,就与晁盖相遇。“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在《水浒》作者的笔下,宋江简直成了晁盖等人的救命“恩人”和再生“父母”。宋江上了梁山后,作者又多次宣扬:“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只管替天行道,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似乎晁、宋二人,不但江湖共济,而且志同道合,都是大宋皇帝的患驯臣民。果真如此吗?不。晁盖是梁山农民起义队伍的首领,而宋江则是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可耻叛徒,他们之间的斗争不可调和,也从未间断过。《水浒》“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  相似文献   

2.
古代户籍制度 《水浒传》勾勒的“及时雨”宋江是一条忠义诚信的好汉。正因如此,他被老爹宋太公以不孝为由“出籍”就更令人深思。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宋太公还凭着一纸已将宋江“出籍”的文帖而免受牵累。由是,如下问题便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何谓“出籍”?宋江为何又是怎样被“出籍”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宋江的投降派真面目,彻底批判了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对于指导我们识别投降派、反对投降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大革命前关于宋江的评论,绝大部分是为宋江评功摆好的,说什么宋江上梁山前,早有“反叛”之意;上梁山后,宋江发展、壮大了革命事业,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至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水浒》中的宋江,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而金圣叹把百回本《水浒》加以删削而成七十回本,把排座谈一回改为惊噩梦,梦想通过“嵇叔夜”杀尽梁山首领,并砍掉了这以后的二十多回(包括宋江接受招安,以及招安以后种种罪恶行径),掩盖了宋江搞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使《水浒》不真实。解放后,我们  相似文献   

5.
施耐庵杂考     
《水浒传》一开始出现于文坛,就与两个人的名字密切相连:一个是施耐庵,一个是罗贯中。如嘉靖十九年(1540)序高儒《百川书志))卷六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明郎瑛(1187—1566)《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也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本子,明嘉靖间刊本和天都外臣序本都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这样  相似文献   

6.
诗经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助词,古称“词”。《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段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旧注常借用文辞之“辞”。如《诗·毛传》:“薄,辞也。”亦称“语助”,如郑玄《礼记·檀弓》注云:“居,读如姬姓之姬,齐鲁之间语助也。”亦称“发声”,如郑众《周礼·秋官》注云: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可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关于《水浒》政治倾向的评论,几乎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最突出的是,把《水浒》吹捧为“农民革命的英雄史诗”,说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深厚的民主性”,是“名副其实”的“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有的人不但把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且还鼓吹“投降有功”论,说什么宋江受招安是  相似文献   

8.
本刊去年第六期在《读者论坛》栏中发表了杨洪安同志的《房屋能“典当”吗?》一文后,陆续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就有关“典当”问题阐述了各自的不同意见。由于版面有限,不能一一发表,现将其中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读者郭斌认为不应该将房屋典当关系解释为房屋典卖关系,并对“典卖”一词以及“典卖又称活卖”的说法提出异议,其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水浒》中的宋江哭过三十多场,有时一场还分几次哭。他哭的花样特别繁多,诸如潸然泪下,仰天而哭,眼泪暗流,无泪干号,跪着哭,坐着淌,边说边哭,以及大哭、痛哭、垂泪、洒泪、堕泪……真是变化无穷,集了“哭”之大成。有位评论家形容宋江“终日以泪洗面”,虽有几分夸张,却也有几分真实。但又以此来证明宋江是什么起义英雄的“悲剧性格”,就值得推敲了。历史上演出英雄悲剧的农民起义领袖的性格,好象都不是用“泪”“洗”出来的,而是同皇帝老爷、地主阶级斗出来  相似文献   

10.
宋江与高俅,是反面教材《水浒》中两个重要人物。在作者笔下:一个是“忠义之士”,一个是“朝廷奸臣”,一褒一贬,泾渭分明。长期以来,某些评论者也把宋江这个投降派当作“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加以歌颂,当作高俅的对立面人物加以美化。说宋江和高俅之间的斗争是什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毛主席指出:“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这就深刻地揭露了宋江和高俅共同的地主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为了帮助尚未阅读过《水浒》的同志了解这部反面教材的基本内容,开展评论和讨论,我们把《水浒》故事梗概,主要是投降派宋江一生的反革命活动,分三个阶段,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一)宋江上梁山以前的一大段(第四十一回以前),这是故事的开始阶段。主要叙述了  相似文献   

12.
《法学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六期刊载了北京市律师协会《孙福清扎伤周占荣致死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一文(下称《律文》)。《律文》认为:一审法院认定孙犯“伤害致死人命罪”是不正确的;二审法院终审判决孙“构成伤害罪”也是不妥当的;应宣告孙“不负刑事责任”,并对其正当防卫行为予以“表扬”。  相似文献   

13.
①梁山首领宋江看到不少名人都在出书,心想,我梁山好汉个个是名人,何不写书创收?宋江把这想法和卢俊义、吴用一说,立即得到了梁山领导班子的一致赞同。山寨还成立了《梁山好汉丛书》编委会,由宋江任主任,卢俊义、吴用任副主任,萧让、乐和、宋清、白胜等15人为编委。丛书编委会主任宋江要求每位英雄各写一篇回忆录,字数不超过10万,不识字的可找“枪手”,但一定要自己口述,以保证内容真实可信。②半年后,108种书相继脱稿。经编委会审定,即刻付梓。因浪子燕青早托李师师在朝廷一家出版社买了书号,按每种书印2000册计算,一个书号2万元的价格也不…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2》江州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狄公奉命致仕江州,江州薛府恶奴杜二在五平县衙门口活活打死告状的锦娘之父吴四,狄公甚是愤怒,于是命令当场处死了这个为非作歹的恶奴。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病梅馆记》有:“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之句。这里的“蠢蠢”一词,课本未加注解。有关参考资料把它作“愚蠢”讲,这是不妥当的。《说文解字》:“蠢,虫动也。”蠢蠢,从构词上来看是重叠式,其含义是蠢动貌(即“虫子爬动的样子”)。《庄子·天地篇》有“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毒。《辞源》对这个“蠢动”作了注释:“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意思是说,民的动作出于自然本性。南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论》,词学界普遍认为作于北宋。但“北宋说”论据不足,现有论据及论证过程有错误之处。《词论》应作于南渡后,理由是:《词论》力斥“亡国之音”,与南渡后的社会背景合拍;“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等语,似为南渡后追记之辞;《词论》所标榜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等,在北宋末年才逐渐完善;《词论》出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而不是前集;北宋后期,苏黄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李清照身份特殊,此时不太可能写作针对苏黄的《词论》;《词论》可能是针对南宋词坛的现实而发。  相似文献   

17.
一、立法的缺陷 首先表现在法律规范处理的选择性。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此条款使用的是“必须”一词。但在第157条中又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应当当庭宣读。”此条款又允许证人可以不到庭。这就形成了证人出庭法律规范处理的选择性。给司法实践带来矛盾。法官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符合法律的规定,用证人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也不违法。在当前证人普遍不愿作证的情况下,司法人员肯定愿意选择“不出庭”这种程序简单、效率高的审理案件方式,并以《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  相似文献   

18.
一北宋来年,曾经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宋江领导的起义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关于这次起义,《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以及南宋人所撰写的一些野史、笔记,如王傅《东都事略》、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李(?)《十朝纲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等都有一些零碎的记载。例如,《宋史·侯蒙传》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转掠十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的前言中写道:《水浒》是作为一部小说流传在读者中间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又并非完全出于虚构。《宋史》里有三处记载着宋江农民起义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周邦彦被誉为集北宋词之大成者。前人在探讨清真词艺术技巧的同时,对他词境的特点也多所论述。张炎说:“美成词浑厚和雅”(《词源》),陈廷焯也说:“美成规模较大”(《白雨斋词话》),王国维虽然在《人间词话》中对周词多所贬抑,但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却也不得不推举清真词“博大精工”的境界。要弄清楚清真词境浑厚这一特点,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