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问责制:抗"非典"的转折点 政府应对"非典"危机的转折点是以4月20日开始追究官员责任为标志的.被免职的人员中,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这样的省部级高官.随后,全国各地陆续行动起来,先后追究数百官员的责任.仅湖南一省被追究责任的官员已经达二百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副科级以上干部有57人,处级干部5人.14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12人受到党内或行政撤职处分,38人被就地免职,2人被开除公职,2人受到留党察看或行政开除留察处分.  相似文献   

2.
回首中国政坛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双川 《半月谈》2004,(13):6-10
2003年。包括原卫生部长、北京市长在内。全国有近千名官员因防治非典“工作不力”被罢官去职:原海军北海舰队司令、政委也因海军361潜艇失事事故而降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严肃追究失职官员责任的两大果断动作,在政坛引起极大震动!被认为“开了中国官员问责制的先河”。进入2004年。对失职官员的追究力度不断加大。今年4月以来。又有包括省部级干部在内的200多名官员。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件中“负有责任”受到追究。形成了又一波来势甚猛的“问责风暴”。最近,随着国家审计署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的公布。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追究有关部委违规和决策失误责任的呼声再度高涨。  相似文献   

3.
解决“带病提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责任追究。目前,实行“带病提拔”责任追究还有不少难题,主要表现在“带病提拔”中的“病”难以认定,责任主体难以区分,责任行为难以确定,责任追究难以落实。本文全面分析了“带病提拔”追究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7月1日上午,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因非典病毒管理不善引发的这次非典疫情发生,被确认为重大责任事故,中国疾控中心共5人受处理,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成立于2002年1月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博士、院士、首席科学家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非典战役中一次次打败仗,令人痛心疾首。中国疾控中心的问题,折射出我国科学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其一,科学态度的扭曲。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室“跨专业从事非典病毒研究”,采用未经论证和效果验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  相似文献   

5.
非典时期开始启动的“问责制”现在正被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由于为人民服务与依法行政的理念所决定,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必然是责任政所,对人民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相对于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追究的法律责任而言,“问责制”注重的是民主制度层面的政治责任的监督。政治问责是相对于法律责任而言的,政府的行为与是否违法无关,而是关系政策是否失误。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行政问责制、责任政府等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和政府文件中,尤其是2008年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问责风暴,国内一些媒体把2008年称为中国政治领域的“行政问责年”。“行政权的行使与其公益目的的相偏离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权力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姊妹,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这是现代政府执政的理念。行政问责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终于被问责了。7月1日上午 ,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因非典病毒管理不善引发的这次非典疫情 ,被确认为重大责任事故 ,中国疾控中心共5人受处理 ,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在去年非典肆虐的日子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研究员、著名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博士 ,因为主张SARS的病原体为“衣原体”而大大的臭名昭著了一把。那时节 ,疾控中心李立明主任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访谈时侃侃而谈的情形 ,至今我记忆犹新。当王志问他内心感…  相似文献   

8.
问责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责制的出现与作用 2003年春天,全国有近千名官员(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内)因防治非典"工作不力"而被罢官去职.2004年春天,又出现了一大批包括省部级干部在内的200多名官员,在重大的安全事故和责任事件中,因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而受到查处与追究.这一来势凶猛的"问责风暴",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严肃查处追究失职官员责任的果断行为,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开了中国官员问责制的先河".难怪群众和媒体惊呼,这是从上而下刮起的一场"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对《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第2条的逻辑结构分析入手,探讨“错案”的几种成因,对“错案”概念的外延进行重新界定,进而明确概念上的“错案”与需要追究的“错案”之区别,并对各类“错案”的责任方式予以划分。  相似文献   

10.
身影     
[吴仪]必须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卫生部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通报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  相似文献   

11.
难点之一:体系不全,单一追究。现在实施责任追究大都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力量显得单薄。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体系是依附性的,同级监督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而上级纪检监督机关要监督的对象点多面广,监督力量又有限。形成了“上级监督不到,同级不好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体制漏洞。 难点之二:重点不明,无从追究。现在的责任追究只是对明显违纪违法问题实施追究,但对打“擦边球”问题是否应该追究?  相似文献   

12.
朱文强 《小康》2010,(5):86-88
“一个是监管,对政府;一个是企业,最后关键问题还要看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涉及哪方面责任就追究哪方面责任。现在该追究谁.不该追究谁,没根据不行。”赵铁锤说  相似文献   

13.
新闻闪回     
<正> 京皖非典系重大责任事故7月1日,卫生部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通报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卫生部决定,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分别给予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并同意其辞去主任、副主任职务;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病毒病控制所所长、分管副所长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腹泻病毒室主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相关新闻:今春 SARS 疫情回顾4月22日,北京发现一例疑似 SARS病例。  相似文献   

14.
付克非 《人大研究》2000,(11):32-33
由于“错案”界定困难 ,责任难以追究 ,执行难度很大 ,没有起到预期作用近年来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为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力度 ,相继制定了关于错案责任追究方面的制度 ,目的是通过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来规范司法行为 ,惩诫“错案”责任者 ,减少“错案”的发生。但在实际运作中 ,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这一制度很难执行 ,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究其原因 ,我认为是因为“错案责任追究制”本身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错案”的界定不明为了明确“错案”的界限 ,各地人大常委会在错案责任追究制中都首先就什么是错案作了界定。如某地人大常…  相似文献   

15.
近日,安徽省纪委、监察厅出台了‘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强调了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此举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如果能切实做到,必将对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管理也是“灯下黑”:几乎所有的“问题食品”,在当地都可能是“公开的秘密”。查处“问题食品”必须追究产地领导的责任,方能堵死源头。  相似文献   

17.
日前,沈阳一所大学开除了两名非典期间私自离校的学生,引发了有关非典时期责任与义务、处罚该严厉还是应宽容等种种议论。 有人说,当全社会都在勇敢地和非典战斗的时候,作为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不应该选择逃遁,应把这当成历练责任感的机会,在与非典斗争中学会把握什么叫责任。也有人认为,对还在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有耐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4,(12):27-27
2014年,中央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同时,对一些腐败问题的新提法也引起广泛关注。 1一案双查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人责任。2能人腐败指有能力的官员涉腐。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等官员都曾干出不少政绩,却在金钱、权力的私欲面前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9.
防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国管局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 ,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国管局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精心组织、科学预防 ,落实措施 ,保证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稳定和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国管局党组高度重视“非典”防治工作 ,专门成立以局长焦焕成为组长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一场抗击“非典”的硬仗,正在首都、广东以及“非典”肆虐的地方展开;与此同时,这场斗争,也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展开。于是,我便想到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 “面对这样一场重大灾害,我们中国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民族精神。”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