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合同诈骗从诈骗罪中独立,成为诈骗罪的特别法,是在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的条件下,将一类特殊的扰乱市场秩序的以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方式实施诈骗的行为规定为合同诈骗。但是,法条的简洁性满足不了现实案件的复杂性。合同诈骗罪的成立标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普通的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适用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对财产性利益、处分行为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从适用规则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将二者的界限予以明晰。  相似文献   

2.
吕少勇 《学理论》2012,(5):80-81
合同诈骗罪是从传统诈骗罪分离而来,兼具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的双重属性。其所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一方面侵犯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交易秩序、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在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所以合同诈骗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司法认定中",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于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的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罪的理论研究与司法认定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3.
集资诈骗是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金融诈骗活动之一,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为了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我国在刑法中明文规定了集资诈骗罪,但是由于其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使得现实生活中很难准确界定集资诈骗罪,由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笔者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非法集资"的含义以及"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等几个方面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完善。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文章采取了比较分析、逻辑分析、语义分析等方法,在整个文章中吴英案贯穿始终,通过借助实际案例更加深入地对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漏洞进行查找,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刑法学界对"骗逃天价过路费案"的定性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二是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本案中,被告人以不作为形式实现了通常以作为形式构成的诈骗罪,应属于不纯正不作为诈骗罪。但我国刑事司法实务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均定罪处刑,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嫌疑。为了消除疑虑,我国刑法立法亟需关注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立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租车诈骗案件中,行为人存在向汽车租赁公司骗取车辆的前行为和将汽车转卖获利的后行为,其中,后行为属于对前行为所得赃物的处置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租车诈骗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基本犯罪构成,构成合同诈骗罪。租车诈骗金额的计算受犯罪形态的影响,应以"双重标准说"进行认定。租车诈骗金额的计算与行为被认定的罪数形态的判断有关。因此,应以所骗得汽车的价值作为诈骗数额为宜,为骗得汽车所支付的租金不应从诈骗金额中扣除。  相似文献   

6.
浅析第三方物流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海 《理论探索》2007,(1):158-160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迅猛崛起。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立法的空白与法理学研究的缺失凸现出来,成为规范和完善第三方物流的“瓶颈”。从法理学角度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名称进行法律界定,提出第三方物流合同应具有的法律特征,对两种不同经营业态下的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进行法律定性并分析其法律调整机理,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亮雪 《学理论》2010,(23):155-156
格式合同的产生和发展是20世纪合同法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格式合同占合同总数的95%以上。格式合同的广泛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法律和实际问题。通过对格式合同的基本界定,在分析我国格式合同立法缺陷的基础上,从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格式合同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4)
2017年我国颁布了《民法总则》,其中第33条明确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纳入立法之中,这是我国传统成年监护制度的一大突破。目前,意定监护制度在我国仅有一般原则性的规定,而意定监护合同作为意定监护制度的核心,却没有细致规定。因此,构建我国成年意定监护合同制度应当从成年意定监护合同主体资格、合同内容、合同生效标准以及合同终止事由等内容进行细化,以期对我国成年监护意定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金融诈骗犯罪日趋严重的当今,票据诈骗罪尤为突出。本文从对票据诈骗罪概念的界定,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为 目的",到间接故意能否构成票据诈骗罪,以及票据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票据诈骗罪的界限辨析等一一进行了论述。为 票据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萍 《理论导刊》2000,(11):40-41
在国际私法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经过几个世纪的沿革,不仅十分完善,而且已经成为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中,尤以合同领域之适用最为普遍。在各国适用意思自治原则过程中,表现出看似矛盾的两种趋向,即在特殊的合同领域限制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适用和在一般的合同领域减少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 (见肖永平:《冲突法专论》第 191页 )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尽管起步较晚,但 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已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的第 145条,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