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瞭望》1997,(49)
半边高速公路引起新争议海南在全国率先撤销公路设卡收费,而改征燃油税。就在其经验即将在全国开花结果之时,海南却因为仅有的一条高速公路车祸频繁,而引起公路设卡收费改征燃油税好不好的争议。从海口到三亚,有一条“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环岛东线高速公路。据悉,这条...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于解决劳动争议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已不断暴露出其弊端。应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立法,实行“双轨制”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和完善“三方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和建立行业先行调解制度,以及劳动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职工法律援助“三位一体”维护机制,在受理和协调企业劳动争议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行业先行调解工作,我们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争议,无非就是看法不一,各有歧见,引人议论。中国人多议论多,一个人崭露头角,有点个性,有些魄力,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不拘流俗、敢于冒尖,干事不比寻常,自然引人争议,这是常事。  相似文献   

5.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法规不健全、规范管理不到位、仲裁员队伍实力不强等问题。焦点集中于“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异同、调解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定位以及裁审关系如何理顺等方面。对此,课题组提出了法治必先制法、组建人事争议仲裁协会、以队伍建设提升仲裁水平、加强调解力度和分步实施改革等对策建议。本文为课题总报告。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实施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法规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为达到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之目的,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采用“先予执行”制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一调一裁二审”,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和人民法院诉讼,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先裁后审”。目前,理论和实务部门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一调一裁二审”,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为此全国人大也启动了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计划。然而,对于怎样调整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争论不一。一、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现行的“一调一裁二审”的弊端,我们认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争议处理各阶段都“用其所短”,以至于偏离了原来立法的初衷——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中各种行政争议时有发生,争议的一方为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和实施征用土地行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土地征用人),另一方为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以下简称土地权利人)。如何解决这些争议,法律虽已有明确规定,但不少地方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常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黄坤 《党政论坛》2008,(13):64-64
争议,无非就是看法不一.各有歧见,引人议论。中国人多议论多,一个人崭露头角,有点个性,有些魄力。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不拘流俗、敢于冒尖,千事不比寻常,自然引人争议,这是常事。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自1987年重新恢复、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尤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相继出台与实施,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成为较为完备的一项法律制度。10余年来,它为“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亦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是随着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即指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后果所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的人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而产生的,这类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民事争议的标的,往往是行政争议标的成立与否的前提,而行政争议的标的,又使民事争议复杂化。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互相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复杂性和疑难性。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民间争议解决机制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社会,由于受传统的“和合”文化和儒家人治思想影响,民间争议的传统解决方式首选调解,人们较少选择诉讼。民间争议的解决模式应建立在对民间的社会特征和对民间争议特点的把握上。重构民间争议之解决机制,应建立法院内、外双轨并行的多种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3.
涉及企业之劳资争议处理之机制,其名称会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遇有任何劳资争议,其预防性处理(preventive dispute resolution)总是优于补救性处理(remedial dispute resolution).企业争议预防性处理,即是当事人自治与自愿,而预防争议扩大之处理机制.企业争议预防性处理机制建立,主要需有一些要件为基础,例如争议双方需互为依赖(interdependence),且必需依赖互相合作以达成其等之目标或满足.企业内预防性调解主要之各工具与技巧面向,含有企业内动态性的争议处理机制、利益基础型问题处理方法、调解人参与之劳资会议、基层监管人员训练与目标性关系制度.  相似文献   

14.
舒展  方成 《民主》1999,(10)
孩子三至六岁进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年龄”。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好奇,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常常会提出许许多多令年轻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香蕉为什么没有核?蝴蝶下雨天在哪儿避雨?大热天狗为什么张开大嘴伸着舌头喘气?人害羞为什么会脸红?爷爷大笑时为什么会出眼泪?电视卡通是怎么画成的?……聪明的父母犹如循循善诱的老师,对种种疑问,总是采取鼓励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这是常识!”“长大你就会知道了!”等等办法支吾搪塞了事。一些孩子善于提出激发被问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动脑筋、爱思考、渴求知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湖南零陵地区(今永州市)和广西桂林山水相连,边界线长约380公里,许多年来边界纠纷始终不断。仅1980年以来,双方因争水、争山、争地就引发群众械斗数10起,累计伤亡1500多人。前几年,青海和甘肃边界因金矿争议多次发生械斗,党中央、国务院一年内曾两次派出工作组赴实地调解平息…… 长期以来,由于界线不清,省际、县际经常发生争议,甚至发展成为武装械斗。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较大、上报国家调处的边界争议  相似文献   

16.
唐家婕 《党政论坛》2014,(16):41-41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台主持节目,讲到自己的一件事。有天他去外地讲学,走到一个桥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卖煮玉米。这玉米焦黄油嫩,看上去非常诱人。易教授以前听人讲过,有些卖者为使玉米品像好,就在上面刷层添加剂,下意识问了一句:“你这玉米是不是搁夜,是不是也刷过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设6位副主席,其中就有高岗——这是何等显赫的高位。然而曾几何时,这个名字已很少被人提及,在历史中有如被“屏蔽”掉了。很多人只是听说过“高饶反党联盟”,至于高岗其人其事究竟如何,大都不甚了了。新近出版的一本《高岗传》,使我们有机会更为深入地了解这一党史上的“争议”人物。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青年劳动就业学术讨论会中,就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題,进行了爭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失业与待业的异同点及其表述方法。这是讨论的重点,爭论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 (一)关于“就业”范畴的表述方法,有两种意见。一些同志认为:“劳动就业在狭意上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广义上说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工作。”多数同志认为,这样的表述不确切。因为义务劳动和义务工作人员,虽然都是社会工作,都与生产资料结合了,但是,并不属于就业。因此,就业这个范畴,应当是指“有劳动  相似文献   

19.
习惯之害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位厨师爱占小便宜,给人办宴席,总是顺手牵羊——揩点油,捞点东西才舒服。一次在家中操刀切肉,见左右无人就把一块肉收入怀中,这个“习惯”动作正好给他老婆看见了。揩油,笑骂道“你怎么在家里也揩油”。 笑话归笑话,现实中也是有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20.
“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爆热之后,似乎有些冷却下来,甚至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谓“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崛起”这个词,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如果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对“和平”这个词,一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