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现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报头,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在《人民日报》由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之际题写的。这是毛泽东第三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在此之前,他已先后两次题写过《人民日报》报头。第一次是在1946年5月。当时,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一张机关报,拟名《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时任中央局副书记的薄一波约请毛主席题写报名,毛主席说:“为什么不叫《人民日报》?”他觉得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名称,那样未免显得太死板俗套了。毛主席兴致勃勃地一连横写了五幅“人民日报”字样,并指定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我党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第一大报纸,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风向标。谈及其诞生的历史,大都知道是当年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但对其更详尽的演变过程,人们所了解的可能不是很系统。一、《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会师里庄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现在使用的报头是毛泽东于1948年夏初华北《人民日报》创刊前夕题写的。这个报头写得飘洒灵动,是毛泽东所书“毛体”向成熟期过渡的代表作之一。再将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前溯,可以发现,自解放战争渐渐接近全国胜利时,毛泽东的书法亦有相当明显的变化。创刊于1946年5月15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第一个“毛体”报头,是集字而成的。当时,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在石家庄创办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张磐石任总编辑。从决定办报到印出创刊号,时间不足一个月。筹办期间,编辑部一方面电请远在延安的毛泽…  相似文献   

4.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战场形势一日千里,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工作顺利提上议事日程。石家庄解放后不久,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向中央提议将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同时向中央提出要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大银行的问题。中共中央完全赞同刘少奇所提建议。之后,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经过一系列电报来往进行磋商,最后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暂由华北局办理,但党报"同时代表中央和华北局",大党校、大军校除了训练华北的干部外,还要担负训练全国干部的责任。筹建大银行工作由华北人民政府负责。之后,经过紧张筹备,大党校由中央直接创办,大党报、大军校、大银行陆续建立,不仅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而且为建国之后的教育和银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报纸类《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至1949年5月27日终刊,是旧中国时期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记录了我国近代社会的一些历史情况,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多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晋察冀日报》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1937年12月21日创刊,当时为《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为《晋察冀日报》。《民国日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日报,1926年11月25日创刊,1927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博览》2003,(2):37-39
1947年3月,在党的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的同时,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的创刊填补了《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的一年多时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正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张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1946年6月底报社迁至武安南文章村,后迁入河西村,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属办公。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共出版746期,其中在武安出版702期。这是1946年在武安市河西村装订的全746期合订本,为三级文物。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长期被视为中国政治、社会走势的风向标,其影响力不言而喻。邓小平曾先后四次为《人民日报》题词,如1947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时挥亳:“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全力击败蒋介石,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祝贺人民日报一周年”。《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7月1日创刊时,邓小平又寄语:“向海外朋友问好!”足见他对这份报纸的厚爱与期许。  相似文献   

9.
<正>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央决定在华北解放区新创办履行中央机关报职能的党报。在新的《人民日报》定名前,毛泽东、刘少奇称这个即将创办的党报为"大党报",以区别于其他解放区的党报。就是这个"大党报"通过刊发社论,引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舆论。从农村编辑部走向国家首都,《人民日报》主要通过刊登新华社社论引导舆论,胡乔木是社论的主要撰写者"大党报"《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创办于河北平山县里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14):72-72
近年来,纸质媒体《人民日报》与新媒体人民网间的报网互动日益精彩。早在1995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便在全国报纸家族中率先将自己的版面搬上了互联网。1997年元旦,《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服务于网民,2000年更名为“人民网”。从最初的内容拿来、资源共享,到今天的报网相互借力,新媒体提高了党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4,(6):F0003-F0003
1948年6月8日,华北局常委举行第四次会议,讨论办“大党报”的问题,再次确认《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后诞生的“大党报”定名为《人民日报》。会议讨论了《人民日报》创刊号社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为:1、为什么要将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区合并为统一的华北解放区;2、华北解放区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3、两大解放区合并的好处;4、华北解放区任务和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3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消息:"濮阳中共地委及专署忽视运粮工作,运粮中发生混乱现象,农民遭受极严重损失,中共中央华北局令平原省委迅即检讨处理"。报道说:1949年12月,平原省(旧省名,1949年8月成立,今河南省一部与山东省一部,1952年11月撤销)濮阳专区农民交运公粮,几个粮站人畜拥挤,缺水缺草,农民露宿冰天雪地,死4人,伤5人,运粮  相似文献   

13.
正1948年6月的一天,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间农家院里,毛泽东在两张杂志大小的白纸上,一口气写下两组四行"人民日报"的题字。题字标志了20世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诞生。从《解放日报》的停刊到《人民日报》的创刊1947年3月初,面对国民党胡宗南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也因此停刊。从那以后,因为战事频繁,条件不允许,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了一年多时间的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在解放南京、上海后,中央决策,命令刘邓大军入川解放重庆,解放西南。不久,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组成,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那时,我是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的一名普通战士,进军到湘西芦溪后,正在休整待命。一天.中队指导员雷勃同志召集大家传达上级命令:“准备出发,到重庆办报。”有同志问:“办什么报?”“新华日报!”场内立即沸腾起来。“新华日报是西南局的机关报,我们将在邓政委领导下工作。”同志们从心底发出欢呼声,充满着自豪感。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了,在办报的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15.
报头又称"报眉",书写的是报纸的名称。建国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以为报纸题签的形式,表示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为报头题签最多的是毛泽东,仅为《人民日报》就先后题写过三次。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版一份地方性机关报,便委托当时的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去请示毛泽东,希望给题一帧报头。开始,拟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名《太行日报》。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呢﹖"他觉得报纸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的名字。他润墨提笔,一连写出五幅横书的《人民日报》,并指着其中的一幅嘱咐道:"这个…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12,(5):6-6
2012年8月5日,是《重庆日报》60岁生日。 60年前的8月5日,这张报纸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即将奉调中央任职之时,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头和贺词。自此,《重庆日报》与中国、与重庆、与时代同步,沐浴岁月风雨,跨越世纪界河。  相似文献   

17.
陶鲁笳,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9年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作。1949年9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53年7月至1965年8月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1958年5月,被选为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1965年9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政治部主任。1973年7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政委。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春,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组织选调了3000多名干部队伍,随军南下,跨黄河、渡长江,历时六个月、行程七千里,来到祖国东南海疆为解放了的福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对该次协商建国的盛会予以了充分报道,在宣传性和思想性上取得了很好的新闻效果。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结合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以报道建国盛况的视角全方位审视《人民日报》的立场性与时代性,不仅对了解当时的《人民日报》有所帮助,也对还原那段协商建国的历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钱江 《党史文苑》2010,(4):29-31
在《人民日报》早期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被忘记的。他就是曾任华北人民日报社经理部主任,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主持经理部工作的王友唐(1911—2005)。他从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6年5月15日创办之日起,长期主持人民日报社的财务和经营。他勤恳、正直,富有经营才干,为《人民日报》的创办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