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红色金融文化是中共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金融文化则是红色金融文化中为时最早的,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特色卓异、影响深远的佼佼者。本文以江西苏区为例,对苏区金融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作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3)
正在湖南红色档案馆里,珍藏着两份苏区银行工作报告的藏品。这两份藏品仅仅只是两张发黄、稀薄得仿佛被风一吹就会破碎的纸张,两张纸上都不足300个字,分别记载了湘鄂赣省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和万载县工农兵银行于1931—1932年间在各自辖区内发行货币、进行存贷款等金融活动的情况汇报,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搞活经济,建立新的金融秩序的历史佐证,更是战争岁月里的红色金融前辈们开创红色金融事业的伟大尝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信念、革命的执着和艰辛的创业。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中央苏区开创了红色金融事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国家政治保卫局为框架、国家银行为主体、具有战时金融特征的红色金融保密体系。本文从保密工作视角出发,系统挖掘梳理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脉络,以填补红色金融保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中央苏区时期,苏区的领导者们在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时就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苏区金融三奇葩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先后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吉安东固、万安、泰和、永丰、赣县大埠、信丰、于都、寻乌、南康谭口和兴国崇贤等地农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建了苏区红色金融体系,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及历史经验。对苏区时期货币的供需情况、供需机制及发展历程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我们挖掘和解析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中央苏区时期,苏区的领导者们在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时就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在金融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闽西苏区各地创办合作社,工农银行,发行了苏区合作社货币和工农银行货币,为建设苏区,巩固红色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建了苏区红色金融体系,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及历史经验。对苏区时期货币的供需情况、供需机制及发展历程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我们挖掘和解析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创建于1930年夏,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金融组织。但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局部地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经济不发达,而且四面受敌人包围。敌人对苏区除了不断地进行军事进攻外,还采取经济封锁和掠夺的手段,以达到摧毁苏区政权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左良 《党史文苑》2016,(5):42-4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为解决工农武装力量的军需和根据地内部的民生问题,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了苏区钱币、战争公债  相似文献   

11.
郭跃峰  王检生 《党史文苑》2012,(12):48-49,56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央苏区时期广大苏维埃干部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在创建、巩固和保卫革命政权,开展苏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理想、坚定信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凸显了苏区时期具有原创意义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高度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永葆政治本色,努力争创新时期赣州"第一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玮 《理论导报》2014,(6):35-36
正苏区精神是党在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政治特质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领会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刻领会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继承弘扬苏区  相似文献   

13.
苏区精神来源于苏区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一革命斗争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推进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苏区的实践,就不会有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同时,苏区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力量。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解读苏区精神的内涵,这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治学会苏区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暨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简称苏区精神研究会)在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在贺信中指出:"成立苏区精神研究会,研究和宣传苏区精神是我们宣传、理论战线的责任和荣光,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并且强调:"这是一个'红色学会'!作为社科类国家级学会落户江西,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一个.作为研究苏区历史与精神的社科研究学术团体,在全国是第一个."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苏区精神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现兼任苏区精神研究会秘书长的杨木生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形成和发展的苏区革命斗争精神、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总称。在新形势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上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即苏维埃政权阶段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长征精神,并和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苏区精神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金融调控思想、金融组织体系思想、金融市场思想等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金融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继续以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不断探索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陈列着几支破旧的用于空袭报警的土铳土炮、对空射击的老式步枪,还有土制的防毒气口罩、护目镜及防空防毒文件。在苏区党政军机关旧址及苏区村镇老祠堂旁边,存留着一座座深邃的老式防空洞。这一件件革命文物和遗址,把我们带回到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开创人民防空事业的执著和艰辛。  相似文献   

20.
苏区精神,就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熔铸苏区精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两者在思想渊源、精神内涵和传播原则具有密切关联性和共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