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刚 《实事求是》2016,(1):96-99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社会功能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路径选择要以"中国梦"引领方向,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涵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塑造自觉践行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提出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确定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它虽然是新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但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营养和直接资源。因此,我们开展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在文化滋养中汲取道德的能量,用先进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3.
化解"价值观风险"是否需要"文化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同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抵御也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因此,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包括传统"自由""平等"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传统"公正""法治"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现代化"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现代化"的"自我修养"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现代化"的"价值规范"也可以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态。于是,以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传统价值观的"内涵现代化"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二是以传统价值观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的摇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宽阔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为指南。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广大青年学子要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之一,在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弘扬医德、铸造师魂,激发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与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琳 《理论导报》2015,(4):45+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是传统文化,中介是文化生活和精神生产。应当指出,创造性转化是一种活生生的主客双向生成系统,而非僵死的主客二元对峙。作为转化主体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发挥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9.
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2016,(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传承优秀家风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因此应立足时代语境塑造优秀家风,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注重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传承优秀家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共同助推,形成以优秀家风涵育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正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支撑,通过建立和完善宣教机制、注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搭建宣讲平台等有效措施,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一、强化制度完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保障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文化建设需要考虑传统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民众文化心理基础,并从中吸收合理成分来促进自身发展。儒学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其中的责任伦理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中立不倚的公正观和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持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我们应该注重推进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得核心价值观建立在更为牢固可靠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嵌入共赢的逻辑关系。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是把握两者关系的逻辑起点;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乡土中国是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耦合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基础;传统民俗技艺、乡村公共空间与新乡贤群体是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共赢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4.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桥》201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课题。中国传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源泉和理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6,(3)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还凸显了德性伦理,涵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与此同时,它还契合了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当代,通过承继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汲取传统家训文化合理内容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鼓励青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青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7.
赵乐军 《学习月刊》2014,(11):10-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营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质性的价值要求.体现为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8.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作用。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源头,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齐鲁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生活实践,才能够被人们更深刻地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包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和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三个方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发动群众、注重分类指导,使实践活动切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通过久久为功的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群众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