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拉美国家实施了调整预算权力分配、建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进行财政支出项目规划、完善财政支出控制和监督制度等方面的财政管理改革,其目标是控制财政赤字,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支出效益,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由于经济不稳定和政治力量分化严重,一些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连续性较差,难以深入。上述两重因素构成了拉美国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2日泰国政府放弃了执行13年的汇率管制政策,实行泰铢贬值。这表明泰国经济形势颇为严峻。十多年来一直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的泰国,去年以来出口锐减、经济增长率下降、证券市场陷入18年以来的低谷、政府财政也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赤字、房地产滞销,加上国际金融投机者对泰铢的投机活动,泰困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3.
泰国是一个财政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只有少数的自治权.本文主要考察了泰国在1999年颁布《财政分权法》后的财政分权化改革进程,发现其分权改革是将政治分权与财政分权并行推进的过程,其中财政分权化进程的重点放在了政府间支出分权上,税收分权改革进程相对保守,且权责下放过程并不对称,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地方政府自治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泰国与越南是暹罗湾的两个邻国。西贡政权覆灭之前,与泰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军事、经济关系。1975年越南统一后,于1976年8月与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上进行了贸易往来。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直接威胁泰国的安全,两国关系恶化,泰国对越南实行经济制裁,禁止贸易交往。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排除了两国关系主要的障碍物。同时越南又实行引进外资、发展外贸的对外开放政策。此时正值泰国经济迅速发展,外向  相似文献   

5.
在1990年代中期,泰国的中国新移民人数就已经超过10万,至今该人数有增无减。新移民对泰国华人社会产生诸多影响,文教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华文报改版、中文电视台创立、中医享有更高的认可和华文教育取得更大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泰国出口贸易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期间,曾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高速度发展。90年代后半期以来,泰国出口贸易增幅大降,1997年下半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则出现衰退。其原因主要是泰国出口贸易原本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阻碍贸易的发展,金融危机后又出现新的贸易问题。泰国金融危机前出口贸易一直存在着的问题首推出口产品的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泰国输出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业资源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以致近十年来工业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趋于减弱。其次是出口产品有明显的集中性,电子…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债务危机,以"华盛顿共识"为理论基础,拉美国家实施了以紧缩性为特征的财政改革.这场财政改革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财政政策顺周期性较强、税基较窄、支出刚性、政府间财政关系缺乏充分协调、政府的隐性债务过大等方面.顺周期的财政政策破坏了宏观经济稳定,难以抵御外部冲击;税收征管薄弱,导致财政实力软化;财政支出不合理,致使财政支出质量下降;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僵化,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互相交织,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造成城市生活混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拉美国家财政改革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为中国深化财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泰国经济于1999年转为正增长;由于财政支出的支撑和出口有顺畅的增长,2000年持续了经济复苏。以电气机器、电子部件和汽车为中心,泰国的出口自1999年第二季度以后出现了坚挺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繁荣。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生产活动的恢复,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于遵循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的国际协定,泰国在贸易政策方面大幅度地实施了降低关税等贸易自由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泰国经济与社会国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国家发展规划),是二战后泰国政府为获得西方经济援助制定的国家发展总体规划。长期以来,泰国仅将国家发展规划视为获得西方援助的工具,而忽视国家发展规划对国家发展的指导作用。《泰王国2017年宪法》首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国家"二十年国家战略"、国家发展规划为泰国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政府政策和预算必须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制定。这标志着第十二份国家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泰国国家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泰国政府未来5年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开始大规模在东南亚投资,首先,台资主要集中在泰国,自1989年以来,台商在泰国的投资明显减少,开始转向基础设施较好的马来西亚,从1990年开始,台资更是争相涌入马来西亚,掀起一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在大陆大力吸引台资的情况下,这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不能不令人关注。一、成因剖析 (一)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局势总的趋向缓和,各国正全力发展经济,决  相似文献   

11.
一泰国自1961年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泰国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发展速度始终高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东盟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1986年新加坡、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3.19%、马来西亚为0.5%、菲律宾为0.13%、泰国经济为4.8%。1987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为5.6%,不但超过原订计划指标,也超过马来西亚的2.4%,印尼的3%和菲律宾的4.8%。泰国经济不但稳定增长,而且产业结构也已发生改变,日趋合理化,1986年农业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泰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十年代末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自1960年起便一直是泰国居首位的贸易对象国。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泰国对日本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贸易额从1957年的23.41亿铢增加到1973年的234.88亿铢,平均年增长15.5%。日本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1957—59年的年平均16.8%,提高到1960—73年的年平均29.6%。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泰国对日贸易的发展速度有所减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实施了紧缩性财政调整。大多数拉美国家急剧削减公共开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开征了贸易税、金融交易税等新的税种。这一时期的财政调整过度依赖“快速解决”财政收支困境的暂时性措施。拉美国家紧缩性的财政调整以短期内实现财政盈余为目标,压缩公共投资和社会性支出,其结果损害了经济增长,使收入分配不公恶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的重点是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泰国在农业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其分布结构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农业研究资金的总投入概况、研究资金在研究机构中的分配结构和在农业各部门的分配结构,以及农作物部门研究资金的分配结构问题.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本文在开头首先将扼要谈及泰国的农业研究机构,这样既有利于大致了解泰国农业研究的机构设置及其功能,也便于了解下文将述及的研究资金在研究机构中的分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1992,(2)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台资大规模涌入东盟国家,特别是1987年7月台湾当局放宽外汇管制后,台商在东盟国家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泰国便是台资垂青的第一个东盟国家。本文拟对台资涌入泰国的成因,台湾在泰国投资的特点及泰国吸引台资的做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具体地说是从1988年到1995年)是泰国经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1988—1995年期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4%,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物价年平均仅上涨5.3%,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到了1996年,泰国经济的上空便阴云密布,各种经济衰退的迹象出现了.1997年7月泰国引发了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危机,经济濒临破产边缘.这种180度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当前泰国的经济形势又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9月 9日 ,拉美所经济室和国别室在拉美所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形势”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拉美所、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以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有关学者。与会者首先对国际金融理论、特别是金融危机理论进行了探讨。学者们对泰国和韩国发生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比较。泰国在危机前 ,经常项目存在逆差 ,这就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泰铢承受着贬值的压力。泰国是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 ,为了保护其固定汇率体制 ,泰国政府采取了吸引外资的方法。泰国主要采取提高利率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措施来吸引外资。资本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根据2003年8月开始实施的对泰国日资企业的调查,就东盟、中国及日本的关系加以论述。尤其在关注投资和贸易动向的同时,就现在成为热门话题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动向进行评述,并对“东亚共同体”等地区一体化的动向加以考察。一.东亚的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动向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东亚的投资及贸易动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就直接投资来看,出现了从东盟向中国转移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外国对东盟主要5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的投资不断趋于扩大,但由于1997年的金融危机,1999年减少到2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这是泰国银行(泰国的中央银行)分析1981年泰国经济的一份报告书。全书分三个部分:概况、1981年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在“1981年经济发展”这一部分,首先概述了世界和东盟的经济情况和通货情况,接着按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泰国的经济:(1)一般经济形势,国民收入与支出;(2)生产、雇佣与价格;(3)财政、货币与金融;(4)贸易与国际收支;(5)第五个社会经济开发计划(1982—1986年)的特点。该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泰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近几年,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大都降低的情况下,泰国仍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其成就引起国际上的重视。一般估计,90年代泰国可能跨入“新兴工业国”行列,继“亚洲四小龙”之后,成为“第五条小龙”。现将泰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与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