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要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塑型”,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通过开辟红色文化的自媒体传播路径,发挥流行歌曲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红色文化传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8,(7)
正通道转兵纪念馆以展示红军长征通道会议历史史实为主旨,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坚持将传承长征精神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将传播红色文化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完善基础设施与提升品牌影响相结合;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精品基地,促进红色旅游开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活动载体,传播红色文化。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断创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将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他们坚持以改造社会为己任,致力于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从而唤醒民众的政治觉悟;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湘赣边界革命文化,围绕创建"红色文化"这根主线,艰辛探索,积极创新,使红色文化融入到军民战斗和生活的同时,用红色文化滋养民心、凝聚民心,从而助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井冈山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为红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阐释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无线上网的广泛使用,现代宣传教育步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下的红色文化宣传与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灰色文化蔓延,红色文化式微。红色文化认同感弱化,红色信仰危机初现端倪。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偏于单一,缺乏强劲吸引力。为此,要充分借助全媒体,克服挑战,实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弯道超车"。一是继续保持所传承和演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避免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二是实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体和途径的"微"化,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5.
<正>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以红色文化工作队的形式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农牧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与国家文化宣传发展同步,我国很多地区陆续成立了各自的文化活动单位,但依靠文化馆传播文化的形式并不适用于人烟稀少的牧区,所以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便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了。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大批成立并茁壮发展起来。乌兰牧骑不但是政府所属的文化团  相似文献   

6.
正班玛县是一块"红色沃土",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近年来,班玛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红军沟"资源禀赋,把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开创了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彭旭卉 《党课参考》2021,(5):98-101
2021年1月19日,上海市静安区的"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活动"来到了最后一站——南京西路街道,并将在这里落下帷幕。这是历时半年、覆盖静安14个街镇的"红色巡展"收官之站,也是另一场红色文化活动的序幕——当天,静安区创新演绎的《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巡演活动正式"接棒上线",通过"戏剧+党课"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开启党课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对以红色沃土著称的贵州来说,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探索新时期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通过不断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手段;利用新兴技术,促使红色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拓展传统媒体空间,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传播红色文化;进行多维创作,鼓励创作网络文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敢精神"指黎平会议精神"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它是对包括黎平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整个贵州红色文化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贵州省红色文化时代化的新解读,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文化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的阐释,指出红色文化传承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红色文化研究滞后,政府单一责任主体虚位,大众媒介管理失位,红色文化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以及应试教育下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红色文化薪尽火传,必须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建设红色主题特色网站;整合媒介,创造良好新媒体空间;建立政府为主力的红色资源发展可持续机制;加强红色文化传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创建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流文化,通过影视剧进行红色文化域外传播有构建大国形象、输出价值、塑造中国文化魅力的意义。红色影视剧域外传播现状是视野狭窄、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化不足,难以持续化输出。对策:保持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的独立性,同时寻求与其他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构建红色影视剧文化产业化发展传播模式;强化红色影视剧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符号系统,同时巧妙糅合多重时尚元素,扩大受众群;通过国际合作带动域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顾航 《当代贵州》2022,(13):36-37
多彩贵州城用好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3张名片,全力打造"多彩贵州风景眼""爽爽贵阳会客厅"与"流光溢彩夜贵州",将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营造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石茂彪 《当代贵州》2016,(34):22-23
正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仡佬文化、丹砂文化、生态资源"四大优势,以"旅游+"的理念推进全域旅游。近年来,务川坚定不移地推进"文旅产业化"战略,把大干文旅产业、干大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火车头",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抓手",全县文旅产业呈现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文旅产业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方兴未艾。谋定而后动方能主动融入旅游已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更需要的是全方位布局。思路决定出路。以"世界的仡佬·仡佬的世界"为旅游品牌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山地特色旅游,推进全境域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传承西柏坡红色文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为例,探索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历史根脉、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让西柏坡红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色文化传播形态的理论研究,本文应用福建省武夷山市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工程的调查资料,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形态及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分析了红色文化品牌传播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京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的宝贵结晶,其形成发展拥有丰厚的土壤和独特条件。其中,悠久历史与五朝古都,为红色文化率先在北京孕育提供独特的条件;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为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借鉴;百年屈辱与抗争求索,为北京红色文化形成发展注入进步因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夯实北京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思想基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引领,为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注入核心内涵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舒厚婷 《世纪桥》2023,(6):21-23
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要的精神食粮,其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四川作为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四川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分布广泛、涵盖类型多样,一方面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其内涵价值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高度一致。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优化四川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提高四川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四川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四川红色文化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修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俊 《党史文苑》2014,(10):77-78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民众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欠佳。这就需要通过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遵循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推进红色文化进学校等传播策略来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眼于通过对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阐述,以唤起全社会关注、重视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广泛融合和传播,通过建设高雅文明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传播"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精神的途径主要有媒体宣传、实地参观、专题研究。对"常州三杰"红色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内涵,才能有效的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