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18-20
52人冲上留学大潮的浪尖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留学史,从1978年12月26日开始.这天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即将登机赴美的52名中青年学者.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第一批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从1978年至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占留学人员总数72.83%。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40万大关,达到41.39万人;留学归国人员则超过35万人,较前一年增长了8万余人。规模庞大,  相似文献   

3.
《党建与人才》2001,(3):19-19
第一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主要包括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共200余人。第二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留学日本。第三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主要留学于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第四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留学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五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49年至1965年间…  相似文献   

4.
邹菲  庄严 《新长征》2006,(7):59-60
时下,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尤其是西方国家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成为吸引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因素。固然,出国留学能够提高留学生自身方面的一些素质,但是目前中学生、大学生之中出现的留学热也反映出他们面对出国这个问题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正留美博士初露外交才干顾维钧,上海嘉定人。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两年后又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8月赴美留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荣获文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国际法法学与外交博士学位。留美期间,由于才华出众、领导能力强,一直担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晚清重臣唐绍仪访美结束后到纽约看望中国留学生,顾维钧在欢迎唐的宴会上致词,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6.
任芳 《廉政瞭望》2009,(3):60-61
1980年,作为中国最早走向国际的艺术家,陈逸飞怀揣38美元。经有关部门特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 此前,1978年。首批50名中国公派留学生从北京机场飞赴美国,关闭了十余年的留学之门重新开启。中国政府在这一年向41个国家派遣了480名留学生。公派留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符号。  相似文献   

7.
林木 《党史博览》2011,(2):2+59-F0002,F0003
中共党员中的早期留学生,这里指的是1921年中共成立前后曾经有出国留学经历且加入中共的人。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终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并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8.
《求贤》2014,(6):19-25
中国现已迎来最大“海归潮”——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达到305.86万人,其中72.83%学成后回国发展。与2012年相比,去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06万人,增长了29.53%。对比仅增工3.58%的出国留学人数,“海归”增幅是留学增幅的8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病毒的人侵1928年,正好距现在半个世纪以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里,有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国青年,正在全神贯注,进行研究工作。他细心保管着几十种细菌和病毒,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繁殖,做着详细的记录。这个中国青年到美国去留学,并不是因为他的家庭富有,而是因为他1925年20岁时,从清华学堂毕业公费保送美国留学。这公费,也不名正言顺,原来是清朝败于八国联军的厌予赔款,美国人又用来恩赐给中国的穷学生,让他们到美国去留学。这对每一个有民族爱国感情的中国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尽。这个青年便是这些留学生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最早一代俄国留学生对扩大马列主义的传播,对推动党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外文化交流及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等,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党成立前后第一代留俄生形成概况、留学特点及对党和中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几代留俄(留苏)学生,其中最早的一代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以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的学生为主、以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心的一批留学生(此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俄其他院校又陆续培养出几批中国留学生)。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诞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它与五四运动前后先…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和博古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到过莫斯科留学,归国后都曾经在中共党内负总责;他们都曾经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又先后觉悟,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自己新的一页。莫斯科:张闻天和博古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一个以学识渊博著称,一个以能言善辩闻名。张闻天,1900年生,上海南汇人。青年张闻天经历十分曲折、丰富。1915年,张闻天高小毕业后曾先后在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海河工程专科学校、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学习,加入过少年中国学会,实验过工读互助的“新生活”。1920年7月,张闻天东渡日本游学,次年1月返…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赴美留学生共有96100人,杨旭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学生证上的“高中生”,到名片上的“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这个被同事们称为“英特尔金童”的重庆崽儿,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青年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22):77-77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自2008年开始,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保持着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且有不断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8)
正1937年5月18日,苏州飞机场,飞行员驾驶着中国人在国内自制的第一架飞机——"苏州号"飞上了蓝天。飞机安全降落到地面时,场上的人们欢声动地,飞机制造者朱家仁被欢呼的人群包围着、簇拥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朱家仁是湖南汉寿人,生于1900年。1920年他赴美留学,学习航空工业。1926年以优异成绩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毕业后曾在芝加哥惜士飞机厂实习飞机螺旋桨的制造,继至底特律城沃阿格西飞机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6):38-38
据金吉列留学统计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从1978年到200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万人,年均增长25.8%,规模扩大了267倍。留学专家预测,按照目前趋势,2010年中国自费留学总量或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达到创纪录的27万人,留学总量也将接近30万人。  相似文献   

16.
钱江 《湘潮》2012,(11):7-9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召见负责教育事务的副总理方毅、教育部长刘西尧、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就大规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问题发表讲话,决定从当年起即向发达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生。12月26日,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52人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后继派遣留学生在1979年形成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不少人把他们国家的托福及GRE考试称作“人才收割机”,尤其针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托福是出国留学赴美、赴加的必备考试,也可以说是“第一道关口”。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超过2500所大学和学院承认这项考试成绩,若成绩不过关,任何一名学生也难迈进它们的大门。而GRE的成绩更是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用来申请奖学金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均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700多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盛举”。这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个豆制品公司。 1902年,清末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2,(3):54-54
清朝最后10年,中国留学生去日本的最多,因为一来成本低,手续简便,连签证都不要,买张船票就去了,船票又不贵;二来,中国人认为,留学是为了学习西方,日本人学西方学得最好,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需要把这经验学过来,就万事大吉,省事省力。  相似文献   

20.
正芷江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小镇,地灵人杰。曾做过毛泽东学生和"报童"、两渡留学法国、回国后被周恩来称为"法国通"的李风白,就出生在这个小镇。在两度赴法留学期间,李风白团结了一大批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国内抗战,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