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10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国共和谈彻底破裂。周恩来准备率中共代表团主要成员撤回延安。临行前,周恩来安排龚澎等人前往香港,充分利用香港中间地带的特殊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使国统区人民和海外华侨、外国民众都能了解国内情况,了解共产党的主张。10月26日,龚澎等人到达香港。根据中央的“利用报刊媒介,在中外人士中,压倒蒋之反动宣传,推动各方”的指示精神,他们于香港英皇道173号着手筹划英文期刊《中国文摘》(China Digest)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侨园》2007,(3):33-35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决策。1972年10月,周恩来会见英国客人海伦时指出:“香港的未来一定要确定。租约届满时,中英双方必须进行谈判,从中国拿走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的政策是不会在这些事情上仓促行事。”这就  相似文献   

3.
凌云  汉平 《侨园》1996,(Z1)
1949年11月9日,驻香港的国民党“中央民航”和“中国民航”(简称“两航”)的爱国员工2000多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派往香港的地下工作同志的具体组织下,毅然脱离国民党政权,在香港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空中大起义。果断决策,周恩来否定了饶漱石的错误意见 1948年8月,北京,中南海。一份中共华东局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放在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电报的大概内容是:关于国民党“中国民航”和“中央民航”在上海的资产处理问题,华东局领导有意见分歧。陈毅、粟裕等同志认为:“两航”总经理撤往香港时,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香港怎么办? 伴随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声,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 对这个问题,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已有所考虑,作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慎重决定。 中共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周恩来曾明确指出: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不收回香港,维持其资本主义英国占领不变,是不能用狭隘的领土主权原则来衡量、来作决定的。我们在全国解放以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在长期的全球战略讲,不是软弱,不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的卓越贡献金钊香港回归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未圆之梦、未竟之业。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邓小平在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后,以抓住有利时机“解决香港问题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卜漱和 《团结》2000,(4):17-20
东深供水工程,即广东省东江至深圳供水工程,其供水对象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市及输水沿线的东莞市城乡。这是1963年,我国政府为解决香港同胞饮用淡水的困难,于12月8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始建成于1965年1月,每年向香港供水6820万立方米,灌溉东莞沿线农田16.85万亩。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  相似文献   

7.
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导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和关怀却从来没有中止过。他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状况。他曾不止一次托请来自台湾的朋友设法保护张学良,并对他们说:“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就不好见面了,不好说话了。”1958年12月,定居美国的宋子文来到香港小住。…  相似文献   

8.
力平 《瞭望》1990,(20)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杰出的才智、崇高的品德,为世人钦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周恩来传》(上卷)、《周恩来年谱》对周恩来的革命活动论述颇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响强烈,但因《周恩来传》(下卷)尚未出版,对周恩来建国后的活动较少系统的记述。最近《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周恩来小传》即将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及有关方面同意,先行选载书中“‘文革’中的周恩来”部分,以期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尽管人们对周恩来总理的清廉奉公、无私奉献早已有口皆碑.但如果不是细心的秘书长期保留下来的帐目清单,谁又能想到周恩来总理在世时也有囊中羞涩?!曾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过的一些同志谈起1964年发生的那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敢怄不已。那年10月,来和国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的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离开北京回国。西哈努克行前,周恩来交待外交部礼宾司: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西哈努克一些地喜欢吃的蜜杨。金秋十月,正是橘子收获的季节。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觉得以国务院总理名义送不如以周恩来个人名义送亲切,便演议以周恩来个人名义签字…  相似文献   

10.
毛庆 《瞭望》1987,(26)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天安门城楼阅兵时,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  相似文献   

11.
董建华10月8日发表首份施政报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0月8日以《共创香港新纪元》为题发表其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报告指出香港终于摆脱旧局限,要长远规划将来,用新概念评估竞争方向及重新确定香港的发展定位。施政报告共156节,工作计划部份共阐述10大问题。报告提及香港  相似文献   

12.
全国解放之前,“旧政协”前后,我在重庆市任民盟市支部委员兼主任秘书。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在上海和周恩来同志会见过一次。 1946年7月11日和15日,李公朴、闻一多同志在昆明相继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7月28日,重庆各界6000余人为李公朴、闻一多烈士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都送了挽联。10月4日,上海各界也举行“李、闻两先生追悼大  相似文献   

13.
时事聚焦     
《瞭望》2004,(41)
中国(10月1日—10月8日) 外交部驻港发言人:美国会报告涉港部分与事实不符。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5日发表谈话时表示,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5日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有关香港民主进程的内容,是与香港政制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4.
长华 《民主》2004,(11):4-5
应香港城市大学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的名义于10月17日至22日赴港访问。许主席在为期五天的访问中广泛联系不同阶层、不同界别的人士,深入宣传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方针政策,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与香港众多中产人士的友好关系,鼓励其为香港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在2003年9月与大陆签订CEPA(更紧密经济伙伴协议),提供了香港历史性飞跃的新动力,它促使香港成为高增加值服务活动的中心.以及更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会;澳门亦在同年10月17日签署“中澳CEPA”。  相似文献   

16.
客观地说,香港还没有出现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政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立法会选举顺利完成后,新一届立法会成员已从10月1日起开始行使基本法赋予的职权。这次立法会选举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由此可以洞察香港政治的新生态。两大阵营参选的主打牌相同香港政治势力的分野不是以社会成分来定位,而是以与特区政府的关系来定位。据此,香港的政治势力分为建制派(即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2月20日晚,从香港太平码头鱼贯而出的12名沈阳中学生及其领队与早已在此等候的香港同胞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香港大浦的杰出公民迎接参加“沈阳——香港中学生冬令营”的沈阳市中学生代表团的一个热烈场面。为了增进沈阳与香港中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以沈阳市侨办副主任张宁为团长,由沈阳二中和沈阳三十一中学生组成的沈阳市中学生代表团一行20人应邀赴港参加了冬令营活动。通过在香港5天的参观访问、联谊交流,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加深了对香港的了解,增进了两地中学生的交流与友谊。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是全世界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像这样一位伟人对待下级却是充满与众不同的人情味儿,体现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向下级道歉1949年3月25日下午,来到北平的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将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接见工农商学兵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快到中午时分,周恩来没找到负责西苑机场警卫的察哈尔省社会部部长扬帆(进城时分管安全保卫工作)了解那里的布置情况,所以午饭后看到了扬帆,因不知道他一直在颐和园的厨房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6)
正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本刊记者随内地媒体访港团一行,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金融、基建、文化、科创、服务等机构,了解和感受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的全面贯彻落实,并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府邸专访了即将卸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梁振英表示,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他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古漠 《侨园》2001,(6):4-5
赵浩生是美籍华人,著名的记者、教授。他令普通记者、教授所不可及的,是他与大陆、台湾、香港的政界和商界、文化界都有广泛的联系。江泽民、朱镕基、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和他有很多的交往。凭着众多的上层关系,数十年来他穿梭于大陆与台湾、香港之间。其中,他与香港船王董浩云和香港特首董建华父子更有着两代的深厚情谊。 1971年夏,赵浩生从美国到欧洲旅行期间,在中国驻法使馆门前第一次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激起了他要回祖国看一看的强烈愿望。1973年,他请朋友代为向周恩来请示,回国申请很快被有关方面批准。回国时,要途经香港。临去香港前,他给老朋友董浩云打了个电话,把旅行计划告诉了他。董浩云听了很高兴,还邀请赵浩生在港期间住在他的别墅“香岛小筑”。5月初,赵浩生抵达香港,受到董浩云的热情接待。赵浩生与董浩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二战后赵浩生从中国去日本当记者的时候。那时,董浩云在东京交涉日本对华船舶赔偿业务,每次来东京,都和赵浩生一起欢聚长谈。赵浩生旅居美国后,董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