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云成 《求知》2011,(1):14-15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突破环节在基层农村社会深深扎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9,(2):21-26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工作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民主实践活动。实现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是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法律滞后,中间断层;竞争激烈,标准不一;监督匮乏,难有成效"等三种困境。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等三方构成农村的主体力量。三方在换届选举前后,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辅相成又相互博弈。H省在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尝试推出"三项承诺"制度、严把纪律关等多项创新举措,为破解村民委员会选举困境、实现博弈效果最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3.
村庄善治是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村庄善治不同于传统农村管制模式的一个根本之点在于农民本位和村民自治,而要实现村庄善治以及村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的权利配置方式与权利结构,向农民大幅赋增权力。农民赋权可以极大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能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村民自治和村庄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实现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则取决于农村反贫困末端治理的可持续性。而末端治理的可持续性又体现为村级组织自身的可持续性、村级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可持续性、村级组织与村民关系的可持续性、村级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可持续性以及村级组织与企业关系的可持续性。基于村级组织与其他各扶贫主体关系之间出现的不可持续性表现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精准扶贫的目标下实现村级组织与各主体间利益相容的合宜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洁 《学理论》2010,(10):40-41
在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现象严重。贿选已呈多发性、形式多样化、组织严密化、操作隐蔽化等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经济的因素、制度因素,也有农村社会结构及文化等因素。治理这种现象,首先在于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其他则要合理划分村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对选举的监督和对贿选的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三位乡村经济精英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乡村经济精英拥有的丰富资本构成了他们在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机制,乡村经济精英对村民观念现代化、与村民共享利益、为村庄赢得发展资源、改善村庄治理模式等多方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与此同时,将乡村经济精英对村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是促进村庄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重构了农村基础社会,这势必引起国家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变化。根据广大已获得经济自由的农民的要求,国家掌握的社会公共权力开始回归农村社会,由农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且由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便导致了村庄正式权力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是近年来的显著现象。农村民间组织主要有政治层面的自治组织、经济性组织、社群性组织、社会服务性组织等类型。它们通过提供经济服务、技术支持、文化娱乐、社会福利等形式,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民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村民间组织与基层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共同构成了村治的参与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良性互动,将引发乡村社会治理的变革,使之走向一种复合治理,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村庄在治理过程中都内生着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这对于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产生着重大影响。以浙江的A村和B村为例,管理者(村干部)、非管理精英和村民,在利益驱动下各自选择参与行为,使两村在面对外来水库移民安置的运作过程中,分别衍生出相互博弈的怪相,并产生了迥异的运作结果。正是这种利益博弈所导致的党群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冲突,启示村庄治理必须引导和规范利益博弈,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利益分配的法治化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积极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关系以实现村庄治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善治”的本质特徵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民主执政的理念体现了执政党对“善治”的追求,村民自治是民主执政理念的实践。天津市武清区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村级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与村民自治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实行了村支书担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的制度;针对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广泛性要求与村级民主成本短缺之间的矛盾,推行了户代表会议制度。本文从武清区近期深化村级民主的实践分析入手,论述了村民自治与村党组织的民主执政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是村民自治深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过十几年的村级民主实践,村民自治与村级党内民主已初步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为防止村民自治的异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两委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层根源,其实质在于权力与利益之争;实现村庄“善治”需要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互动与合作,在大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其民主执政能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科学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并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行政村的管理组织是村民委员会,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同城市居民委员会一样.都不属基层一级政权,而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由于我国城市盛行“单位办社会”的现象.所以,城市居民委员会所担负的只是一些相对轻微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3)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的农村公共治理形势愈加严峻,出现各种农村社会发展问题。公共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在丰富的公共产品、整洁的公共资源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这三大目标的激励下,在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的共同作用下一定能实现农村公共治理的良治。  相似文献   

14.
孙召鹏 《团结》2012,(5):47-49,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社会转型将乡村治理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历史性变迁,现在宗族已不同于传统的宗族,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其活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乡村中,村民选举、村级民主管理等有利于农村民主化、乡村治理的活动往往受到宗族(家族)的影响,部分村民的权益容易被忽视或受到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权力的内在要求、全体村民的权利让渡以及村民自治的应然逻辑,村规民约规定经济处罚是农村治理之所需。村规民约中的经济处罚,由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因地制宜约定并授权村委会执行,它既不同于国家处罚的强制性,也不同于民事惩罚赔偿的自愿性,而是具有社会自治的合意性。通过有机契合国家法、合理确定处罚事由与标准,自治性经济处罚具有制度治理等价值。当然,需进一步规范村委会的经济处罚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村委会作为农民的自治组织,直接管理村级事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村级事务活动中,如何正确协调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规范运作农村的整体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影响村民自治主要有经济因素和干部因素。我们要以村民民主参与度和满意度为标准 ,把我国目前的基层民主自治看作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努力实现村民自治由“低参与”到“高参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增强村民的精神凝聚力、加强村民社会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思想的物化表达实现道德教化、培养村民社会规则意识和自治能力等社会治理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从明确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定位、让民俗体育活动扎根民间土壤、增强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推广宣传等方面发展民俗体育活动,以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村组两级组织分别建立在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的社会基础之上,承担着政策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的治理功能。村级组织遵循现代公共规则和生活逻辑,通过内化自己人和精英吸纳与角色规约机制实现治理;而村民小组主要遵循生活逻辑,通过内化自己人的机制实施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我国在村一级实行村民群众性自治。而这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一 自80年代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的运作很不规范,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第一,组织权限模糊。村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拥有决定权。村民自治组织有权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亦有权讨论和决定村中事务。这样,村中就存在两个对村中事务拥有决定权的组织。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