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海军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舰船工业的组织结构,重点研究了过去10年来的现代化建设,分析了舰船工业中国造船企业的总体能力,包括设施、设备和人员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中国舰船工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能力, 尤其是研制海军武器装备的能力以及对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本文根据兰德公司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报告《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2005年12月)第三章编译。本刊无意证实文中的报道和数据,仅供感兴趣的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阅读本文时鉴别。  相似文献   

2.
最近五年来与过去几十年相比,中国的国防工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90年代末实行的国防工业改革与以前年代所实行的不同,其规模相当大,对中国国防工业的产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防工业生产方面普遍的效率低下和缺乏创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国防工业公司已经改善了研发方法、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这些改进是逐步和  相似文献   

3.
▲前言南非国防工业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0%。尽管近10年来南非的武器生产量显著下降,但不管是技术质量,还是产品价值,国防工业仍然是南非最重要的生产领域之一。南非国防工业的80%集中在高廷省境内,其中大部分又在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地区,其他国防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德班和好望角城。尽管南非的武器出口额在全球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额还不到1%且武器装备进口量在南非武器装备总量中所占比例从20%升至  相似文献   

4.
自海湾战争以来,空中力量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宰力量,而军用航空工业作为空中力量的技术支持者,成为防务舞台上愈来愈受人关注的角色。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展,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本文根据兰德公司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报告《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2005年12月)第四章编译而成。反映了美国智囊机构对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西方国家对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认知。本刊刊发此文,无意证实文中的报道和数据,仅供感兴趣的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阅读本文时鉴别。本文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章在编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编译自美国陆军作战学院2003年7月出版的《以史为鉴:中国人民解放军75年发展历程》第11章,作者丁树范系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其个人著作包括《中国军事理论的变化:1979-1991》《中国大陆国防工业的转型》等。此外,他还为许多杂志撰写过文章。丁树范在"国立"台湾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刊特编译此文,并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威胁,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果断决策,投入重大资源,开展以导弹和核武器等为核心的国家战略防御兵器研究,经过几代爱国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战略安全。但是,在一部分美国右翼学者眼中,中国拥有的以导弹科技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战略和战术兵器无疑是很难接受的现实,因此,中国导弹科技的发展和现状,一直是美国部分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是那些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人士十分关注的领域。本文根据兰德公司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报告《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2005年12月)第二章编译。本刊无意证实文中的报道和数据,仅供感兴趣的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阅读本文时鉴别。  相似文献   

7.
回顾历史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国防事业,除作战问题外,还包括国防指导理论、自卫反击战、武器装备的发展、国防工业体系、后备力量建设等几个方面。从解放初至今,国防与安全的关系始终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大难题。现在国防问题上仍存在两大矛盾:即我国迅速扩展的利益与防卫手段不足的矛盾,增强防御的迫切性与外部制约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两个矛盾,才能使富国与强军获得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兰德公司报告《中国军事现代化:机遇和局限》第五章,该报告系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本刊节略编译发表,旨在介绍美国主流战略研究机构的主要观点和成果,并非同意或证实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美国的对华军事问题研究是为美国最高利益服务的,也是从有利于美国的立场出发的,同时也反映报告撰写者的某些观念与偏见,望广大读者明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约翰·希尔博士为关注亚洲安全的自由撰稿人,他在《简氏情报评论》2004年第二期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中国军事方面的改革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我们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确保国家安全,按照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以及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作为对信息化时代的回应,解放军进行了新军事变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引起了国内外军事观察家及战略研究机构的广泛注意。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军事研究学者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进行紧密、多层次、全方位的跟踪研究,每年都有可观的研究文章和报告公开发表。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关于解放军新军事变革的《哈德逊报告》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玛丽·菲茨杰拉德主笔撰写的第二部分,探讨了解放军新军事变革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及理论与进程,原文虽然有相当的偏见与谬误,但不失为严肃的一家之言。本刊文综合编译,评述其主要观点,供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面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奴役,一面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反对帝国主义,为彻底变革封建的、专制的中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而奋斗,展开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这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变革过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的各个具体阶段,对于我们今天划时代的改革运动会有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12.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8):21-2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北京奥运会注定会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节点。奥运对中国的意义不在于拿到多少金牌,不在于证明中国的强大,而应该成为我们完善自身权利、改变管理社会方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发展,更是受到境外学者包括日本学者的关注。日本福祉大学经济学教授大木一训发表于日文杂志《经济》2 0 0 4年第1 1期上的《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评价。现将其主要观点编译如下,以供国内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编译自英国《简氏情报评论》2003年12月号.作者戴斯蒙·波尔现供职于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战略及国防研究中心.长期密切关注远东地区发展航空航天能力的进展。2003年中国继苏联、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用自身力量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西方立刻开始充斥有关“中国致力于提高太空军事能力”的言论。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宇宙飞船轨道舱的推测研究.进而对中国情报搜集卫星家族展开分析,代表了许多西方情报专家对华航天情报搜集能力的看法。本刊特编译此文,并非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言 2005年,印度国防工业的两大“杰作”: “阿琼”主战坦克和LCA轻型战斗机项目均遭遇重大挫折,由于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印度军方已经公开宣布,暂缓采购这两型武器装备,而它们正是印度多年来寄予厚望的印军未来主战武器。取而代之的是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底,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等西方媒体先后对中国最新型战斗机的研制进展进行了报道。西方媒体认为,一种整合了新型动力系统、雷达以及武器系统的“中国版”苏-27战斗机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它研制成功,将成为中国国防工业在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以及解放军空军战斗力显著提升的一个里程碑。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飧读者。本刊无意证实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编译自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简报》今年6月3日发表的文章。本文密切注视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240万解放军将继续裁减近50万的兵力,有针对性地大量研制采购“非对称作战”武器,强化信息战能力,力争使解放军实现“大跃进发展”的目标。作者威利·兰系CNN亚太办公室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报道,仅是为读者提供一些国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编译自英国《简氏情报评论》2003年10月号.作者杰弗里·费登(Geoffrey Forden)原为联合国监督.检验及核查委员会下属的的多学科分析中心主任.现为MIT安全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在本文中,他全面探讨了中国导航卫星系统的效能,并分析了该系统在增加中国战略导弹精度方面的潜在作用。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七年,是首都国防科技工业保军转民、第二次创业取得辉煌成果的七年。七年来,北京市国防工业各级工会组织,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市总工会和中国国防邮电工  相似文献   

20.
“整个新德里笼罩在兵车炮舰的锃亮光芒中!”、“印度国防工业与世界一流军工企业同台竞技!”2004年2月4日,《印度时报》以无比激动的语气报道了在新德里举行的“印度2004”国际陆海军武器展览会开幕盛况。此次武器装备展览会是迄今为止在亚洲举行的最大一次国际防务装备展览,印度国内外参展公司达308家,比上届增加了34%。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这里是展现印度国防现代化成果的最佳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