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各国一直在探索专利一体化的道路。通过制定《欧洲专利条约》、《欧洲共同体专利条约》,并设置欧洲专利组织等方式(EPO)实现了欧洲专利申请制度的一体化。然而,欧洲专利诉讼仍由各国法院根据本国法审理,由此引发出"同案不同判"、"同案不同罚"以及诉讼费用高昂等各种问题,为欧洲专利制度的统一及其功效的发挥设置了诸多障碍。欧洲统一专利法院的设立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欧洲专利审判的一体化,对欧洲经济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国企业从事欧洲贸易和政府探索建立专门化的知识产权审判法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联邦德国基督教民主政党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基督教民主政党对欧洲一体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与两个人物密不可分,即康拉德·阿登纳和赫尔穆特·科尔。文章分析了他们在就任德国总理期间为欧洲一体化作出的杰出成绩。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在野党,仍想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介了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建构主义一体化理论旨在研究欧洲一体化所引起的行为体之行为、偏好和身份的变革性变化。从其社会本体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点出发,建构主义建立了自身对一体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欧洲一体化:欧盟制度的作用;身份的变化和政治共同体;交往和话语的作用。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研究不仅为解释和分析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之杲 《欧洲研究》2023,(5):119-145+175-176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关注的进程之一。它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既重构了欧洲国家间关系,也使得欧盟成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欧洲一体化研究不仅获得政治学、经济学乃至法学等学科的滋养,也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增添了新的动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和未来走向仍是欧洲研究的关注重点。学界不仅分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动力和欧盟制度建设,而且对欧盟的未来予以展望。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呈现多向多速的发展态势,欧洲一体化的叙事也从线性、单一逻辑转向多元、复杂逻辑,兼具历史导向的叙事和未来驱动的叙事、议题主导的叙事和国别主导的叙事。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是由多种动力、多元主体和多重逻辑合力推动。面对西方主导的欧洲一体化研究的多重叙事,中国视角可为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区域的一体化研究提供议题设置、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知识供给,用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有意义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5.
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 ,各种力量形成的合力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技术标准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伴随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顺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保障了经济一体化的进行。随着经济一体化由关税同盟发展到单一市场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欧盟的技术标准也由无协调状态 ,经过旧方法、新方法阶段的摸索 ,形成了目前的三轨并列之势。但无论技术标准化工作采取何种形式 ,它都是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步的 ,是应一体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 ,是为之服务并提供保障的。探讨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盟技术标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盟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 ,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欧盟全部的发展历程中 ,法国始终是推动这一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的主导力量。法国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国的自身利益 ,通过建立“强大的欧洲”来加强地处欧洲中心的法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 ,法国外交部长舒曼 ( RobertSchuman)就提出“舒曼计划”,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后冷战时期以来 ,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一体化也面临着从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到政治…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区域合作的研究再度升温.不管是在亚洲出现的"东盟模式"还是"东亚模式",人们一向是以"欧洲经验"为出发点的.欧洲的经验表明,欧洲一体化是以德法和解为前提的.欧洲一体化从它的酝酿、初创到后来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德法和解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德法轴心的基础就在于两国共同的目标,即建立一体化的强大欧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安全供需视角出发,通过对欧洲安全问题攸关方在军事能力、潜力与军力对比态势等军事安全行动层面的分析,探讨欧洲防务自主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一些观点认为,欧洲防务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欧洲防务自主与一体化仍处于一种震荡反复与踌躇不前的状态。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欧洲防务安全的自身供给是应对需求的理性选择结果,欧美防务的弱替代性和安全威胁的有限性造成欧洲防务发展动力不足;二是欧洲虽有明确的防务自主与一体化意愿,拥有优质的军事潜能,但其政治能力不足以支撑军事潜能的实现。在没有重大外部冲击或"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欧洲无法充分利用当前防务自主与一体化的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欧洲国防工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全面分工与合作体系 ,独立于一体化之外。冷战结束后 ,欧洲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建立独立的防务、摆脱美国的控制遂成当务之急。因而 ,90年代以来 ,欧盟国防工业作为共同安全与防务的重要基础 ,在实现联合的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武器研制、生产到采购都表现出了一体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然而 ,欧洲国防工业在一体化进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要形成一个新型的欧洲军事工业联合体 ,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0.
邦联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联主义作为与联邦主义并行对应的一种政治一体化思潮 ,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具有深刻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邦联主义的理论先驱关于通过建立欧洲邦联实现欧洲和平的思想及其影响 ,然后重点评述了当代学者关于邦联的含义及其特征的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战后邦联主义与联邦主义的欧洲联合之争 ,并就欧盟体系所体现的邦联因素及邦联主义解释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邦联主义将继续与联邦主义共存 ,共同影响和塑造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6,21(1):26-31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晚清编译德国军事著作活动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峰 《德国研究》2007,22(2):59-66
作为洋务中师德军事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军事著作的翻译与编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甲午战争为线,晚清编译德国军事著作的活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海战为前期,以江南制造总局等官办译书机构为主体,出现了大规模翻译德国先进武器书籍的局面,大量的德国原版军器著作涌入译出.甲午战后为译书的后期.此期译书活动的内容由战前的兵器学译著转向德国的军事学等理论著作;译书机构除官办译书馆外,出现了众多由私人编撰的译介著作与教科书.编译德国军事著作活动与晚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军事变革相呼应,丰富并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师德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权威和媒体是跨文化讨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民族志、文化殖民主义、人类或机器、电视的认知布局与跨文化性和超文化性来探讨"权威和媒体"这一重大题目.  相似文献   

14.
民主管理与公权保障——德国工伤预防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工伤预防是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同业公会进行工伤预防的成功经验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借鉴。德国同业公会进行工伤预防有两大机制保障:一是国家将部分预防公权赋予给同业公会;二是同业公会本身的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同业公会的自治性质及劳工参与。可以说公权保障与民主管理是同业公会工伤预防成功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15.
欧洲后国家认同的缺失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欧洲集体认同缺失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学术界提出的各种可能的建构特征,并阐述了自己对欧洲认同建构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发里亚和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瑜 《德国研究》2003,18(3):53-58
三十年战争是中世纪末期在经历了宗教改革后欧洲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战争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欧洲近代的基本政治格局。本文从宗教与主权国家形成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国际背景 ,阐述了其在各个方面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宇权 《德国研究》2004,19(4):30-35
刘锡鸿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先担任了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随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驻德公使.本文则对驻德使馆的建立和人员的组成、刘锡鸿任内所做之事,及其在德国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杜卫华 《德国研究》2005,20(1):69-71
对于懂德语的人来说,德语简历的写法跟其它简历有相似之处,也有特别的地方。但是德语简历的行文依赖于作者对于德语句子内在含义和外延含义的把握。恰是这种行文让许多人不知所措,甚至纰漏百出。本文从行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七个常见的错误出发,分析了错误的类型,并指出了改正或者完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3,18(3):18-23
本文从欧盟及其条约的性质以及宪法的概念出发 ,从与国家挂钩的宪法概念以及与国家脱钩的宪法概念这两个视角探讨了欧盟是否具备制宪能力 ,指出欧盟制宪已经跳出了传统宪法概念 ,其目的是利用宪法之名来或多或少地解决欧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德国新买卖合同法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芬 《德国研究》2003,18(3):59-64
随着 2 0 0 2年 1月 1日德国债法现代化法 (以下简称新法 )的施行 ,有着 10 0年悠久历史的《德国民法典》经历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而买卖合同法是这次改革的重心之一。德国的立法者弃担保主义而取履行主义 ,以履行主义为理论基础 ,扩展了物的瑕疵范围 ,将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统一调整 ,重新构建了买卖合同法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新法不仅克服了旧法理论基础不统一、调整方式多样、适用困难等缺陷 ,而且体现出明显的侧重于保护消费者的立法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