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人生成才的培养道路是何等漫长。在当今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为人父母者时刻在牵肠挂肚焦虑着同一个问题:这孩子将来能行吗? 所谓“行”,是指自己的孩子离开父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吗?离开学校能尽快踏上工作岗位吗?离开自己单位能尽快融人社会吗?面对周围出现的林林总总不适应现象;诸如离开父母不会吃饭、不太合群的幼儿;离开学校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离开工作单位被人骗卖的女研究生……我们只会得出一个结论:必须从小对孩子加强独立人格、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2.
我被聘入某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团队方面的工作。刚刚工作,心情忐忑不安:自己是否象个教师,形象是否得体?能和新同事们相处好吗?有经验的老教师们是怎么看我这个小青年的?领导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切让我感到兴奋之中掺杂着一丝惶恐。 虽然成了教师,但从心态上讲,我还是个任性的孩子。在家里仍习惯被父母宠爱的生活;节假日里,总喜欢穿个性时尚的服装,和朋友们一起疯疯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现实社会中,知识总量空前膨胀,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而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这就给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这个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些问题要求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仅仅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而应在于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问:编辑同志,我于1979年10月在原地区畜牧研究所工作,为在编国家工人;1989年调至工商所工作;1990年成为合同制干部;1997年被原市人事局聘用为干部,调到镇财政所工作,后该单位被批准为"参公"管理单位,我要求参加"参公"人员过渡考试未被批准。请问:我能进行"参公"人员登记吗?读者:朱先生答:读者您好!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公务员局《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  相似文献   

5.
不良行为是指影响他人和集体的不道德行为。不良心理习惯则是指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的性格特征。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其不良心理习惯,它主要是由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引起的。 小学低年级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及不良心理习惯的表现和简单的矫治方法如下: 1.攻击性行为。由于父母的溺爱形成孩子严重的自我中心观,加上父母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中,不仅子女对父母有依赖,而且个体对所在单位有依赖,单位对政府有依赖。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依附人格。现代公民应懂得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所谓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谈到:他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不一致,在家不干家务,自己房间总是母亲收拾,自控力差;有时跟父母顶撞,对长辈蛮横。部分家长也随声附合。令我不解的是,这些学生大多数平日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担任着班干部,有工作能力,对老师有礼貌,对同学也和善宽容。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结果表明,学生在家庭,学校表现不一致现象颇有普遍性。造成这类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学校教育实效性不强,是重要方面。因此,纠正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培养孩子是幼儿园、学校的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们往往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老师,家长们意识到,良好的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家长本身首先应当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是在婴幼期奠定的,而婴幼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一生中教育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现实社会中 ,知识总量空前膨胀 ,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而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给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严峻的问题 :如何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如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 ?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这个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 ?这些问题要求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仅仅掌握知识 ,扩大知识面 ,而应在于积累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自己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大…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而缺乏竞争意识却是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的弱点之一。孙云晓同志在《夏令营中的较量》结尾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因此加强对少年儿童竞争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那么,教育者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竞争意识呢?笔者认为: 一、诱发竞争,形成氛围 心理学认为,少年儿童都具有  相似文献   

11.
"办大学就是办环境"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共识.大学要营造适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就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中山大学的三个核心理念是: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在人事聘任工作、科研体制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若干领域中山大学探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最后谈谈一些体会,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要习惯于尊重别人,欣赏他人;要有公心,能谋事;要熟悉情况,敢于担当;开会要讲究.  相似文献   

12.
导语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一句话流传至今。现代社会,文明进程发展到今天,这句古语是否还是不变的真理?面对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攀升,一些学校往往把责任只推给社会和家庭。学校真的不用承担责任吗?毋庸质疑,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确是导致青少年社会  相似文献   

13.
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却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清楚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青少年犯罪分子中,由于父母爱子观念不正确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占总人数的33.7%。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净化爱子观念。那么,净化爱子观念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要破除子女私有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主动与学校联系,真正掌握孩子的爱好、兴趣、长处和不足,避免出现在家里表现一个样,在学校里却是另一个样。家长要与孩子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让孩子对你能说心里话,使他的所思所想都  相似文献   

15.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寡言少语,自我封闭;严重的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朋友很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健全以及社会关注度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提高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性;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要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同时国家要加大投入,并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和谐氛围,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简单幸福     
央视在国庆期间开播了一个"走基层假日调查——你幸福吗?"专栏。栏目采用现场直接发问的方式,询问路人的幸福感。面对记者突如其来"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的发问,民众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却真实可信。在众多的回答中,我们听到的是:有个女朋友;下班后有一声老婆孩子的问候;把女儿供出来了;能和老伴一起牵手散散步;能挣钱改善生活……诸如此类一些很普通的幸福观。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它就  相似文献   

17.
幽默     
《人事天地》2012,(1):65
现在流行感冒儿子问父亲:爸爸,你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吗?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现在不流行感冒嘛!我爸我妈都是你的阿呆和女友交往2年了,于是阿呆便准备向女友求婚。阿呆含情脉脉地看着女友说:"嫁给我好吗?"  相似文献   

18.
正"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吗?"望着微信里这几个闪烁的文字,我陷入了沉思。幸运于我,有什么幸运呢?好像没有吧。到城里十多年了,还一家人挤在窄小的屋子里;指望着女儿高考争气能考上一本,却无奈地选择了二本;工作了十年的地方,突然不要自己了,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我把这一段时间来的郁闷,一个脑儿倒了出来。如果愁闷真能用船装的话,那恐怕连船都会被压沉吧。"有这样绝望吗?你望望窗外,天  相似文献   

19.
新失业群体在职业观念形成行为与意识当中受到了父辈"单位习惯"的熏淹,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即单位制终结之后制约新失业群体职业适应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社会政策遗漏了这一特殊人群;二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职业适应,不自觉地延伸了其单位人的职业观;三是结构性排斥、功能性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使其在职场遭受到了挤压。  相似文献   

20.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有出息,于是.怎样使孩子聪明便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前儿童三岁以后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系统地引导教育,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智力.那末,作为同孩子长期相处的家庭该如何配合幼儿园从小便开始培养孩子增发才智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也来当教师,进行随机教育.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你承认与否、有意无意、想与不想,你都在充当你孩子的教师.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聪明与否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教育,而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关键几年随意渡过,智慧的潜能也许就永远地被忽视埋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