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政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各个行业,联系千家万户,有赖于民政法制来制约,来协调。加强民政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和保障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实现民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健全民政法规是当前民政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民政工作目前有100多个法规,是民政部门依法行政的保障。但总的来说,民政法规建设仍不够完备和健全。从微观看,某些民政业务部门的法规已逐步完善;但从宏观看,整个民政立法远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  相似文献   

2.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入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基层基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萃     
树立新观念 建立新机制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局长张敏提出,要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实现新跨越,必须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树立新观念:1、新的市场观。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实行兼职并岗;在人才的提拔使用上,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在收入的分配上,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拉大分配差距。2、新的民政观。确立“大民政”的观念,在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只为部分人服务的思想,确立“大服务”的观念;二是转变专门机关从事民政工作的思想,确立“大协调”的观念;三是转变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思想,确立“大发展”的观念。3、新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涉及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方面,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政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民政部门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为人民群众特别是民政服务对象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实办好。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不断提升民政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加强督查考核,努力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坚定"大民政"理念,确保基层民政工作"有位有为"。县委县政府将民政工作纳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县域和"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的总体创建。在县级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08,(12):53-53
打造“强势民政”是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理念,新追求、新目标。湖北省竹溪县民政局黄长春认为,打造“强势民政”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党委和政府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是推进现代化民政事业的关键所在。党委和政府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俊 《广东民政》2009,(3):21-21
2月23日.佛山市召开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冼瑞伦对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民政基础工作,力促社会和谐稳定;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确保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洪彪 《群众》2009,(2):60-61
民政工作项目化,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各类民政资源进行筹划、整合、运作和管理,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环境、夯实基础;就是把民政事业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谋划,不断寻找民政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每一个民政资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核心在于通过项目不断提升民政基础设施的运营效能,通过项目不断壮大民政经济实力,强化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民政工作对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这次全国民政会议,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思想遵循、功能定位、主责主业、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对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航领向的重要作用。一是明确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思想遵循。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0.
民生至上     
<正>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关切。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讲话中指出:各地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部领导把民生保障提升到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高度,表明在民政工作进入发展创新的关键时期,着重加强民生民政的研究,不断深化民生民政意识,对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就民政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而言,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层"的任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民政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年度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情况。第一,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融入新时代首都民政发展总体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体  相似文献   

12.
正大连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度探索民政工作新使命,深入挖掘民政工作新内涵,精准聚焦民政工作主责主业,热切回应人民群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07,(8):48-48
江西省石城县民政局陈利凤刘继连认为,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工作者要树立以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几乎涵盖了全体社会成员,无论是特困群众,还是低保对象.无论是五保老人,还是残疾人员;无论是婚姻登记,还是殡葬改革;无论是优抚安置,还是社区建谂无论是村民自治,还是民主管理,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09,(6):F0002-F0002
云南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创新中推进工作,在工作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优化服务,树立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李学举部长对云南民政系统自身建设取得的成效予以了高度评价,指出“要做好民政工作离不开民政干部,  相似文献   

15.
孙玉琴 《中国民政》2001,(12):58-62
民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民政人的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民政工作的进步,无不凝结着民政人的辛劳、心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选取了20位基层民政工作者作为本刊的年度人物,旨在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并期盼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里,民政事业日新月异,民政人增添风采。  相似文献   

16.
张颖 《中国民政》2009,(6):35-3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我们深刻把握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方向,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破解民政发展难题突破工作薄弱环节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创新民政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民政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来,灵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强化民政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形成了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民政服务工作新机制,坚持用"五化"推进民政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抓工作责任制度化。制定完善乡镇(街道)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机制,把基层民政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确保民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二是抓社会福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民政事业进一步开放、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在于树立新的观念。 一、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民政部门要彻底摒弃多年来自身存在的不懂经济、不学经济、不关心经济甚至觉得民政与经济关联不大,关起门来就民政抓民政的缺憾,要善于从经济的角度看政治、看社会、看民政。这是创新民政工作最根本的宗旨。 二、树立大民政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变化,民政正以大民政的角色,登上社会发展的历史舞台,民政工作任重而道远。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看稳定这两个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的民政工作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大民政是创新民…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陕西省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民政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积极构建三项机制,努力实现三个提升,自觉为全省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7月7日至17日,民政部相继分片召开2018年民政工作年中推进会,交流各地上半年民政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上半年民政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亮点频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树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效,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断强化,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