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日会计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会计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国间会计又存在着差异。通过对两国会计异同点的分析与比较,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提供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2.
目前 ,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 ,有的父母也叹息自己的孩子管不好 ,管不了。原因何在 ?在我国 ,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自我意识强而自律意识差。父母在物质上一般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而在精神和文化知识方面 ,却感到自身施教乏力。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不同文化背景下寻找中学生心理发展、价值观演变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异同 ,以及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便提高和改进我国的教育服务水平。一、学校生活状况在学校里 ,学习是中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青少年交流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全面铺开,经历了起步、兴盛和平稳发展3个大的阶段。中日青少年交流主要有交流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交流密切度与政治关联极大,交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着眼长远,走向机制化以及矛盾与发展相辅相成5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两国青少年交流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为有利于拉近两国国民距离,增进国民感情;有利于减少两国民间误解,增强政治互信。展望未来两国青少年交流,两国应该采取着力建立中日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加大两国留学生交流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日在由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之所以出现巨大落差,从表征看是由于两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方针和做法不同导致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各自前近代的社会基础及其普遍性价值取向,以及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成有关的商人伦理思想等存在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中日前近代商人的商贾思想、商业伦理、营利观和"义利关系观"等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阐明了中日前近代商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日近代化进程之所以出现落差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方面德国经历了与日本完全不同的过程。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鲜明反差的原因,不仅应该在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占领政策及两国战后的政治发展中,也应该在二战受害国对德、日两国的态度中寻找。如果日本不彻底改变它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它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底,美国和日本签署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这是冷战后美日同盟强化的一个标志性节点。美日不仅更新了同盟的主要目标,更显著拓展了两国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层次。美日战略目标和政策方针高度契合是美日同盟强化的主要原因。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安倍政权鼓吹的"积极和平主义"需要两国相互配合与支持,这使新形势下强化美日同盟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然而,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也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一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组织和有关各方为解决这一问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中日两国是东北亚区域大国,对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自然更为关切,本文拟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的中日两国的不同对视,分析冷战后国家间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构筑。 一、东北亚区域热点重新升温 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区域的热点地区,最近以朝鲜核问题为契机,东北亚区域热点又重新开始升温。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国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期间的中日文化交流与两国政治学系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战后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本一直没有承认新中国,追随美国政府推行敌视新中国的诋毁新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两国不仅没能结束战争状态,连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都中断了。为了促进中日相互了解,尽快改善两国关系,建国以来,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人民日报》不断发文向日本人民宣传中国政府的对日方针政策:“力求于尽可能的短期内,缔结共同的对日和约,以便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状态,使日本人民早日获得民主与和平。”同时还向两国人民介绍相互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北京广播电台也开始了对日广播。在日本,  相似文献   

9.
从英德两国难民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德两国难民政策都经历了一个从宽松到严格的过程。为减少难民进入本国,两国采取了一些共同的做法,包括简化避难申请程序,制定安全来源国和安全第三国制度。由于英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国情,英德两国的难民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表现在难民的认定标准方面,英国的难民认定标准比德国更为严苛;另一方面表现在难民政策方面,包括难民的管控方式、难民政策的调整模式、难民政策的实施效果等。总的来说,德国对待难民比英国更为包容,这与两国具体国情、民族特性和社会治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日青年为对象,通过比较他们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生活观念和行为的不同,以及两国大学生对现在及将来生活观念的不同,意在揭示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年轻人成长过程的差异,为今后年轻人更好的成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禁忌在中德两国社会中都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比较中德两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禁忌行为的异同,以期有助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能解决避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 序  言在世界文学史上 ,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的文学 ,其内容、故事情节、结构形式、表现技巧等方面会具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可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结果 ,也有可能是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学上的反映。中国与朝鲜在其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已被认为是中朝两国密切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中朝两国的现代文学 ,① 虽然不曾有直接的影响 ,但也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探讨中朝两国现代文学的相似与差异 ,对于探索文学的普遍性以及深入理解中朝现代文学各自的特点都具有意义。茅盾与李箕永分别是中国和朝鲜现代…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剪不断、理不清的关系与认识。回顾中日两国的交往,中国建立华夷秩序,日本被纳入华夷秩序。在华夷秩序下,两国认识上的错位非常明显,究其原因正是华夷秩序对两国彼此认识的影响,使两国看不到彼此的"真相",两国间的冲突也自然不可避免。梳理古代两国认识上的错位,对于近代中日激烈矛盾冲突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延续的。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二战以后,日本文部省为尽快消除战争留给人民的精神创伤,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本文拟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  相似文献   

15.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来,中日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大量条约、协定所明确的法律保障,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人员和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一系列交流机制的出现。从北京大学的个案来看,相应地体现在受惠于两国高层交流的"北京大学福田计划"、社会层面主导的"北京-东京论坛"以及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生自发推动的"京论坛"。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人数在稳定增长,已经与日本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从北京大学参与的对日高等教育交流的尝试来看,两国需要在联合培养人才等领域向纵深发展,不断推动各自内部和彼此之间的学科发展与资源整合,并积极推动两国的合作融入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大潮。  相似文献   

16.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经济交往密切,两国只有积极合作,不断提高相互依存程度才能实现共赢.本文利用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投资相互依存度和生产相互依存度三个指标对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进一步提高两国相互依存程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点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矛盾中普遍的、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与原有思想道德层面的非法律刚性约束、属社会约定俗成范畴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新时期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集中在利益诉求方面,突出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延滞性矛盾。这种矛盾原因发生和结果体现有一个时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论文以综合大学的二外日语教育为焦点,指出现存的问题点,同时,探讨日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并试着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酗酒一直是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苏联政府甚至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试行了禁止喝酒的教育。对减少未成年人酗酒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是,对认为只有会喝酒才能立身处世的苏联社会来  相似文献   

20.
姜锋 《德国研究》2002,17(4):8-12
本文以中德教育合作与两国各自的利益发展需要为着眼点 ,尝试对中德高等教育30年合作发展历程作简要回顾 ,并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分析。文章认为中德两国官方政策层面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目的和利益取向所存在的差异和矛盾 ,并不阻碍双方合作。而 30年中交流不断发展与扩大 ,国家和个人间在教育领域建立起了牢固和深厚的合作关系 ,正是双方不同的利益定位推动了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