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刘进读者     
最近两期《南风窗》出版后,阿蓝听到和看到了一些热心读者的意见,说《南风窗》很多版面采用了文字加衬底灰网的设计,“白雪公主”成了“灰姑娘”,年纪大的人读起来很费力。阿蓝就此问题特意请教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斗康熙,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别误会,我说的是“戏”。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同时推出了两台大戏:一是一套节目的《孙中山》,一是八套节目的《康熙王朝》。众所周知,一套是中央台的“台柱子”,把《孙中山》安排在一套,当然也是“隆重”的意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中山》输给了《康熙王朝》——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康熙”,人们茶余饭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4)
渴望文化“养料” 我是一个来广州打工的青年,更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我很乐意分享《南风窗》对成长、成熟、成功的追求精神。 当我拿到1998年新版《南风窗》的时候,它精美的印刷和精彩的“独家策划”都令我眼前一亮,不过,当我读完整本杂志时,心里却感到一些遗憾。因为我没有看到诸如“成长课堂”“先锋人语”这些好栏目。  相似文献   

5.
2011年,老舍名著《我这一辈子》在方旭手里变成了独角戏,方旭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独角戏《我这一辈子》,这很像著名话剧演员曾被人们称为“话剧皇帝”的石挥,1950年,石挥也是自编自演自导了电影《我这一辈子》.方旭说,这版黑白片《我这一辈子》他很喜欢,石挥的表演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尽管这部电影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改编得很不成功.“《我这一辈子》小说中很多极其重要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觉得那是艺术家的遗憾.”方旭说.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南风窗》2005,(7)
在中国,我的书竟会畅销“令我惊讶的是:在中国——这个大多数人甚至不吃奶酪的国家,《谁动了我的奶酪》竟然会成为畅销书。”斯宾塞·约翰逊7年前写的“奶酪”,至今仍是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在推出新作《礼物》而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说,“有人给了我一份名单,上面列有这本书14个不同的中文版本,甚至在上海还成功上演了取材于此事的戏剧。”  相似文献   

7.
办刊之师     
《南风窗》1985,(9)
要“杂而有味”读完了第二期《南风窗》,我以为最值得自豪的,是登载了《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它长了我们的志气。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人仿佛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才圆,“香港风”自然是香风,而缺点错误则只有自家才有,象《女骗子》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南风窗》杂志,显得杂而有味,人们爱看。在我周围办事的,把这本杂志传来传去。前几天  相似文献   

8.
在路上遇到一位睽违甚久的文学界朋友,寒暄之余,我问:“最近写些什么?“他很潇洒地说:”在玩一部中篇。“后来,一位故交与我通电话,我又问:“近来干些什么呢?”对方认认真真地答:”哦,在玩英语哩。”终于,在自己成为别人的询问对象时,我竟脱口而出:“在玩《周易》呀。”话一说完,心中怦然一跳——咦,我怎么也说起“玩”字了?而且居然是玩《周易》!  相似文献   

9.
街上卖画人     
街边,一个头发粗黑带卷的年轻人半靠半蹲地,身边整整齐齐地摆着几幅装饰好的油画。画,很写意,净是些湖畔的写生;碧水,雪山作衬;翠竹,蓝天为底。迷人,秀丽,使过往的行人驻足止步。我瞅着选画的人们,禁不住上前夸赞画主道:“真有两下子。”“其实,这都是些临摹品,”卖画人却对我说起了大实话,“你看,那幅是临摹罗梭的《橡树》,只不过改了个名字叫《树荫》,这幅是罗梭的《落日》,我把它换名成《余辉晚照》。我临得不好,罗梭的《落日》的光线处理得很均匀,柔和,而我这幅有些硬。老实说,这些毛病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噢”,我看了一眼这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10.
王开岭 《法制博览》2010,(16):69-69
民国初年的“尊孔读经”,好像真在复燃。我坐飞机,看的是大片《孔子》;打开电视,是《诗经》演唱会;还有人送我《弟子规》。  相似文献   

11.
脑海里还回旋着《曾经心痛》的韵律,我见到了另一位“羊城十杰青年卫士”,他叫陈杰明。不过,31岁的他已不必为爱“心痛”。在他跃龙街派出所的宿舍里,最吸引我的是“为警清廉”几个漂亮隶书,加上彩电、音响以及音响旁的《柴可夫斯基芭蕾组曲》、《口哨王——外国名曲集锦》等镭射唱片,无不说明陈杰明是个很懂得调剂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8)
是否成立一个“读书会”我是在1990年开始订阅《南风窗》的,当时在书店中买了一本书名为《赢的策略》的书,这本书给我以很大启迪。后来发现这本书是南风窗杂志社编的。于是去买了本《南风窗》杂志来看,这一看,便订阅至今。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逃离那场痛苦的爱情,也为了圆我的“南国梦”,我辞去了家乡的编辑工作,南下广东。 天天看《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最留心的是招聘广告。几天之后,我的心开始一点一点往下沉。我的专长是做文职,但看来干这行是不可能了,因为许多招文秘的公司除了需“具广州户口”外,还强调“粤语流利”。 为尽快找到工作,我只好求助职业介绍所,花了200多  相似文献   

14.
与王群“打交道”,是电影《金镖黄天霸》公映的时候,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那个心黑手辣的“黄天霸”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在见到王群本人的一刹那,我竟把  相似文献   

15.
在有太阳的黄昏,我临窗静静地读着艾米丽·狄金森的诗,在一首诗中,她轻声问:“为什么我爱你,先生?因为他知道,而你,你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在《我从来没觉得这是家》中,她这么说:“在这尘世——在美丽的天空,我也不会自在,我知道,我不喜欢乐园。”在《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  相似文献   

16.
杨媚 《工会博览》2010,(16):40-42
印象中的李光洁,是《走向共和》里的光绪帝,《特殊使命》中的巩向光,还是《记忆的证明》中的夏明远、《杀虎口》中的白朗。然而在热播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中,这个总在戏里出现的倔强“硬汉”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外企中风度翩翩的职场精英——销售总监王伟。对于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李光洁认为:“开始我也觉得找我演王伟不太靠谱!”  相似文献   

17.
我是《南风窗》的读者,生活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兰州。幸运之神慷慨又大方,我中奖了,从黄土高原南下五羊城,参加了第二届《南风窗》“开眼界”活动。在7天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南风窗杂志社全体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目睹了广州市十年改革的巨变,游览了名胜古迹、旖旎山水……百闻不如一见,虽说是走马观花,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据说有的读者对“开眼界”活动有怀疑,我以幸  相似文献   

18.
同一首歌     
1999年元旦之夜,我和《南方都市报》的副主编程益中先生一起在广东卫星广播电台做一个与听众交流的热线节目,主题是“舆论监督”。有一位听众打来电话说:“《南风窗》今年定价涨了一块钱,但我能够承受,只是希望你们能保持现有的锋芒和公正。”我在感谢之余回忆道:“去年初我在电视台做节目时,曾有一位听众打电话批评我们四平八稳,使我很受触动,于是在采编工作中尽力做了些改进。”  相似文献   

19.
琐忆父亲     
父亲,这个名词的精髓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那什么是“矩”呢?《辞海》上说:“为方之器”。在我的父亲朱丝纶先生离开我们47年之后,回忆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矩”的博大精深……我家厨房兼餐厅,大约40平方米。南边是锅台,东边堆槎柴,西边和北边摆上竹橱和餐桌,西北角上有个半截楼。  相似文献   

20.
李睦 《工会博览》2014,(27):32-35
近些年,随着《空镜子》、《东北一家人》、《谁来伺候妈》、《我和老妈一起嫁》等电视剧的热播,演员彭玉也被不少观众称为“国民母亲”.彭玉是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也许是因为她塑造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和她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对她的评价都是“认真、开朗”,今年已经80岁的彭玉说:“只要一演戏,我什么病都没有了,年轻得都忘了自己多大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