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翠翠  ;秦武杰 《传承》2008,(18):66-67
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的沙龙,兴盛于17世纪的法国。在当时绝对君主制社会背景下,沙龙大都由贵族妇女主持,以社交谈话为基本内容,造就了大批"正派人",他们热衷于"典雅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这些特征不仅对整个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法兰西民族文化气质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7 世纪法国文化形态和贵族沙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的沙龙,兴盛于17世纪的法国.在当时绝对君主制社会背景下,沙龙大都由贵族妇女主持,以社交谈话为基本内容,造就了大批"正派人",他们热衰于"典雅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这些特征不仅对整个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法兰西民族文化气质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相伴随产生的.对其他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往往会引起当地严重的"文化倾斜"现象与大众的崇洋心理,最终造成严重的社会失序和文化依附.在这一方面拉美的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客观地说: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强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的社会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和主导的前提下,拉美的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极强的依附性,而非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潮流是现代化潮流。在这个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与筛选,在观念文化层面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冲突。这种冲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性格,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逐渐为青年所摒弃,一些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观念应运而生。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国门的打开也纷纷传入中国,对青年的传统观念也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一些新的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在中国兴起。本文仅就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近10年以来,对我国青年产生较大影响的几种国内外思潮作一简单述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6,(0)
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考古学的影响尤甚。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传统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产生强烈冲击,并在此背景下萌生了中国考古学。寻找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源头、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质、研究中国的历史成为中国早期考古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华人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华人特别是华商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关于拉丁美洲华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拉美华人经济和华商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两大时期:早期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的兴起时期(1840—1945);战后至21世纪的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发展时期(1945—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不断走进拉美,拉美华商团体在中国企业投资中起了重要的助推和桥梁作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红 《八桂侨刊》2010,(2):21-25
17~18世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受当地政府政策和华侨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华侨自身心态等原因的影响,华侨在移居地生存繁衍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华侨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民俗文化的迁移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和印尼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发展面貌除受欧洲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外,还更多地受到拉美自身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因而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从民主理论、国家理论、政党理论、经济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策略理论等六个方面,对拉美与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和评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20 世纪初期中美消费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期不仅是美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重要阶段.受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消费文化尽管在20世纪初期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二者在转型的内容、程度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不过两者间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和形成,导致了中国当代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文化转型,并影响着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模式,分析社会新阶层形成的文化影响机制,研讨社会新阶层的特点及对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前时期中国与日本列岛间即已产生文化交流,尔后,中国文化东渐,对日本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交流的进程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集中表现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方面。日本文化面貌的改观及社会变革与此息息相关。作为日本文明曙光期的公元前3世纪,以及日本开始全力输入隋唐文化的公元7世纪,不但是日本社会飞跃的转折点,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发展进程的中界点。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文化交流是随着人类迁徙自发地进行的,它大约始于距今10万年以前,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旧石器中晚…  相似文献   

12.
李昌修 《湖湘论坛》2004,17(4):44-45
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社会的理性精神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引导下,建构起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相互贯通的文化意义之系统。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理论解说和用以改造社会的操作运用,已经积淀为客观化的思想文化观念。而实事求是以其适应中国人思维习惯的传统语言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社会语言,有着各种文化含义。当人们说要“实事求是”这一语句时,其包含的意义常常是各不…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时就已建立,后因战争而被阻断。16世纪至17世纪初,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探寻通往中国的通道。17世纪初期彼得林使团的中国之行,奠定了中俄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成为两国贸易正常化的起点。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对于两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从文化层面探讨不同类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特点为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与拉美社会保障比较:传统文化与制度安排———提高覆盖率的角度》一文提出,制度安排不能忽视文化传统的影响。制度安排如果与其文化背景存在冲突,这个制度安排就是没有效率的,反之就是有效率的;任何一个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都应考虑其文化背景的因素,否则就将适得其反,欲速不达。作者从储蓄和“对等原则”所揭示的中拉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它们在提高社保覆盖率和遵缴率方面各自的成功与得失,指出拉美社保改革的失败因素在中国可以成为成功因子。基于此,作者对中国社保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如果将目前统账结合制度改造为大账户制或名义账户制,将个人和单位缴费完全划入个人账户,覆盖率和遵缴率就会像住房公积金那样立即提高,实现应保尽保。本刊邀请拉美所4位专家分析了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拉美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持续6年的快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未来发展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经济增速将大幅下滑。政治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但动荡的风险依然存在。世界金融危机加大了这些国家政府的执政难度,但基本稳定的趋势可望继续保持。社会指标延续改善态势,但幅...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乌戈·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进而在21世纪初的拉美政坛掀起了一股新左翼浪潮.不同于20世纪的拉美左翼政权,拉美新左翼全部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上台执政,通过一系列社会运动登上拉美政治舞台.随着拉美左翼阵营的不断扩大,拉美左翼政权从地缘政治到经济、安全防务都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和信号.然而,拉美新左翼政府仍然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右翼势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进入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政治将进入一个更加不确定的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  相似文献   

17.
曹凤霞 《求索》2012,(1):110-112
21世纪以来,中国语言生活颇为活跃,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显示了汉语用词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及时地反映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并通过这些新词新语展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2000年以来产生的新词新语与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彩元 《求索》2005,(6):92-94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球一体化,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人口、思想文化、社会治安和国际等因素。深入分析21世纪初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对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上品“国货”,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20.
陈南 《北京观察》2024,(1):77-80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丝绸之路,广义上是指所有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丝绸、陶瓷、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一件件工艺美术珍品,见证了丝路的繁荣,牵动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与碰撞,最终凝聚成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之际,本刊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着眼于丝绸之路这条文化艺术长廊,以工艺美术为切入点,探索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