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成为了我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然而由于网络法律意识的淡漠,网络法律素养的缺失,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律素养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法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律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介绍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加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现代法律观念,实行依法治校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心是提高法律意识和树立法律信仰。现代学校是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有段。而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社会和家庭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和不良影响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所以要利用学校这个主阵地,加强法制教育,整合教育方式使学生全面有效地受到法制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尽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漠、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权利义务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加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普及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高要求,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随之而来,许多问题也就出现了.由于对大学生兼职法律定位不准,社会关注力不够,各教育主管部门缺乏管理,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法律意识不高导致大学生兼职过程中遇到众多问题.这就需要明确大学生兼职法律定位;确定法律监管主体,加强媒体监督.成立大学生兼职管理中心,统筹大学生兼职工作;大学生自身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应对网络社会风险、维护其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要求,更是国家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课题。网络法治意识涵盖网络社会中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现状堪忧:网络法律知识储备有限,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各种网络现象能力欠缺;网络法治思维水平不高,无视规则,突破底线,误解权利,忽视义务;依法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能力不容乐观,依法维权能力有待加强。对此,高校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大力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一是重视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常态化:创新教育手段,夯实学生网络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网络法治实践能力;营造校园网络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培育高校学生网络法治思维。二是创新网络普法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精准普法";相时而动,搭建平台"网络普法";多措并举,提升"有效普法"效能。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月菊 《工会论坛》2008,14(4):145-146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的现代法律意识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影响。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仍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加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法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有如下价值:有助于形成网络社会的自治秩序;有利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的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条件。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沟通以及适当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增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从内因着手,即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外因也不可忽视,即家庭、高校、社会也责无旁贷。家庭教育率先垂范的同时,高校要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在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的配合下,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1.
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沟通以及适当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增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从内因着手,即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外因也不可忽视,即家庭、高校、社会也责无旁贷。家庭教育率先垂范的同时,高校要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在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的配合下,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2.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大学生的性观念不断地呈现开放趋势。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是堵还是疏?针对目前我国性教育的现状,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尤其是性法律教育。大学生性法律教育应坚持法律条文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课在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已开设十几年,这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但受社会整体法律意识淡薄和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是公民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没有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和积极守法精神的法律意识,法律便无从实现其功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实践中表现为自觉守法和权利主张精神。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并未形成普遍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原因有三:传统理论取向与法律价值相背离;极端的权力意识;公民观念的错位。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犯罪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和网络媒体关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犯罪呈现出多样性、规律性、突发性和智能性特点,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法制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缺乏法律敬畏,以及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开设法律通识课程,增强其知法守法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减少和降低毕业大学生犯罪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有法律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法律的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必须要从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制定良法、公众司法、加强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贞操观、两性观、结婚行为、生育等婚姻法律方面的内容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基本与当今社会的法律要求和道德观念相符合,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当代婚姻家庭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关系到我国的法制进程。根据对南京20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法律知识,更缺乏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2)对法律的信任度和法制的整体满意度不高;(3)在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态度上缺乏法律观念。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在适应大学生接受心理和认同心理的基础上,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守法用法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法律信仰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谈加强法制教育的重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重点强调加强法制教育,加强行政法的宣传教育,这种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教育,是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件知识和法律意识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