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犯罪黑数的构成与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黑数由未被察觉的犯罪数、未报案的犯罪数、未被记录的犯罪数三部分构成。由于实际发生的犯罪数是未知的,所以直接对犯罪黑数进行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某些方法追求在最大程度上的近似值。自述犯罪调查法和被害调查法分别从犯罪人和被害人的角度反映了犯罪现象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可以与从刑事司法机关的角度而得到的官方犯罪统计互相参考,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犯罪黑数,是指事实上犯罪行为已经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到犯罪统计中的犯罪数量。对实际发生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毫无遗漏的予以追究,就需要排除立案不实、群众不举报以及在制度管理、统计遗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预防工作,要求我们为警方真实立案松绑。同时要建立健全犯罪统计的各项制度、监督机制以及畅通群众的报案渠道和犯罪调查制度。才能有效的消灭犯罪黑数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犯罪黑数(Dark figure of Crime),又称犯罪暗数,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上已经发生,但由于诸多原因并未被司法机关获知或者没有被纳入官方犯罪统计之中的刑事犯罪案件〈1〉。根据性质的不同,犯罪黑数又可分为绝对犯罪黑数、相对犯罪黑数和统计犯罪黑数三种:犯罪黑数实质上是一种“隐藏”的犯罪,西方学者将其称之为“难啃的酸果”。 一、犯罪黑数的调查与研究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基础 对犯罪黑数的调查和研究,现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犯罪黑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犯罪存在大量黑数。农村犯罪黑数主要是由于村民不报案 ,其中的因素有 :农村传统家族势力的影响 ;农村传统法律意识的影响 ;农村行政组织越俎代疱 ;农村封建迷信严重 ;农村公安机关的办案条件限制。农村犯罪黑数是不可避免的 ,但需要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犯罪学研究一开始,犯罪黑数就成为犯罪统计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一些研究者对犯罪黑数作了一定的研究,实践意义并不大。德语国家和美国的犯罪黑数研究拉开了对犯罪黑数研究的帷幕,现阶段对犯罪黑数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其概念、产生的原因、减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渎职侵权犯罪黑数大量存在,主要有法律规定固有的缺陷、侦查模式落后、执法体制不顺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以立案数、起诉率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也间接助长了犯罪黑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关于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黑数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警方立案不实,造成了延误国家对公安事业的投入,妨碍党和政府对整个治安形势的决断,干扰司法公正,阻滞刑事立法效应完美实现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后患。要解决犯罪黑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配套落实刑事立案反应治假举措;强化监督,双向推行刑事报警接警公开、激励机制;深化改革,整体增强公安机关对易漏案件的发现能力;多方调控,不断优化各地警方真实立案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8.
谈谈我国的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黑数问题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大量存在,在我国尤为严重,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犯罪黑数的大量存在,不利于客观地评价犯罪的严重程度、分布状况和发现有关工作的不足之处.因而,应采取措施,摸清和减少犯罪黑数,并把犯罪黑数的大小,作为考评一个地区有关部门各方面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黑数是指应当依法追究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务犯罪行为数。职务犯罪黑数具有客观性、法定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征。应当充分认识职务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采取相应对策控制其增长。  相似文献   

10.
犯罪黑数的存在是必然的,是有规律可循、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犯罪黑数的存在不论在立法上,还是检测政府制定的对策上,以及促进司法制度和侦查工作的改革上都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论职务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黑数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犯罪黑数最为突出的犯罪类型是职务犯罪,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职务犯罪黑数的大量存在,不利于客观评估职务犯罪的实际状况,不利于正确评估打击职务犯罪的专项政策、措施及效益.因而应采取措施,查清和减少职务犯罪黑数,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犯罪的道德属性并不总是确定的。罪与非罪之间、罪犯与守法公民之间,有时并没有实质的界限。主要原因定:第一,法定犯罪的道德评价色彩不明显。第二,在近代犯罪学派那里,犯罪的道德评价色彩已经弱化。第三,犯罪的发生,从大的社会背景分析,有其必然性。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更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第四,实际上的“犯罪”在向法律上的“罪犯”转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没有必要过于强调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去防控犯罪。归根到底,制度建设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近年来,网络黑产犯罪频繁发生,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侵犯了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组织方式、外在表现形式、波及范围、影响危害等方面均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深入剖析网络黑产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完善监管体系和网络阵地建设,深化依法治理和全域管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通讯工具的便捷,社会的流动性加大,流动人口增多,公共活动区域安全防范的盲区扩大,以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为主的街头犯罪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根据以往预防街头犯罪的经验教训,结合北京警方具体的警务创新工作模式,积极预防和应对街头违法犯罪活动,努力维护首都社会治安秩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呈上升趋势的绑架犯罪,团伙性、低龄化等特点突出,犯罪原因明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构建封“边”、巡“线”、控“面”、护“院”的大防控格局,利用不同的犯罪环节,拓宽搜集破案线索、证据的领域,多方面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减少和杜绝绑架犯罪。  相似文献   

18.
犯罪统计不实问题一直是倍受社会舆论及学术界关注和批评的焦点。犯罪统计作假是犯罪统计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长久以来政府及有关机关致力于问题的矫治,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差距依旧较大。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犯罪统计作假要素的分析,求得治理对策,以供政府及有关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郊区外来人口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中部分成员的犯罪也对城郊的社会治安构成了威胁。其成因主要是制度性和社会性歧视、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错位和思想文化的冲突及社会控制力弱化造成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保证城郊的社会稳定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犯罪隐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隐案”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困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较为科学地认识了“犯罪隐案”这一社会现象,对于正确认识犯罪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