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界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某特区有一个单位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采石场,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请律师参加。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外商来我境内每拉一车石子要付十二美元。外商先是开来五吨的车,每车付十二美元。后又开来七吨的车,也是付十二美元。最后又开来十二吨的车,还是付同样的钱。这个单位感到不对头,就问外商:“你怎么能用十二吨的车来装?”外商说:“合同上没有规定是几吨的车,怎么不行?”他们这才知道吃亏了,赶紧去请律师帮忙。律师  相似文献   

2.
律师看病     
某著名大律师感冒了,看病的医生是位专家,问道:"怎么了?"律师:"感冒了。"医生:"头疼不?"律师:"疼。"医生立即开出一张CT检查单:"去,做一个头部扫描。"律师:"我是感冒,扫描头部干什么?"医生:"排除一下脑血管疾患。  相似文献   

3.
律师追款记     
今年二月的一天,湖北省英山县金铺区物资站的两位同志把一面写着“人民律师人民爱,人民律师为人民”锦旗,送到了县法律顾问处。他们怀着负疚而又感激的心情连连说道:“感谢法律顾问处为我们追回了被骗走的十六万元巨款。” 十六万元巨款是怎样被人骗  相似文献   

4.
律师看病     
佚名 《党政论坛》2011,(4):40-40
某著名大律师感冒了,看病的医生是位专家,问道:“怎么了?” 律师:“感冒了。” 医生:“头疼不?” 医生立即开出一张CT检查单:“去,做一个头部扫描”  相似文献   

5.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6.
“您好,你们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请跟我来!”下午,我们一来到深圳大学教工招待所的门口,一位身材修长、笑容甜美的姑娘就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然后提着我们的行李就往前走。“你是这儿的服务员?”我们问。“是的。我是学生,也是服务员。现在是我值班,我很高兴为你们服务。”说完,她又是甜甜地一笑。 吃晚饭了。我们走进宽敞、整洁的学生食堂。在一排售饭菜的窗口里侧,  相似文献   

7.
徐熊 《瞭望》1989,(21)
当我们在塔斯社敖德萨分社负责人陪同下来到苏共敖德萨市委会机关门前时,从大门里走出来的一位年轻秘书说:“书记在等着你们,请进吧!” _市委书记赫米里尼克是位谈锋甚健的中年人。从他谈吐来看,他身上显然打上了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烙印”。不过,我总觉得他更象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开拓型”的企业家。他思路敏捷,能迅速抓住事情的要点。 在我们之间交谈了好一阵以后,我问他:“我们在此间听说,苏联仍打算在敖德萨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新经济区。有这种可能吗?”我们在敖德萨听到的传说是:在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北京市宣武区政协有一位名叫戴洪强的常委委员立足于本职工作,热情关注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多年来,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他还在区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多份有关提案,为促进我国司法公正奔走不止。今年戴洪强被北京市人事局、司法局评为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人民满意的先进个人”称号。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采访了这位在领导和群众中口碑甚好的律师。一见面,这位35岁的年轻律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得整整齐齐的寸头,目光明锐,一举手、一投  相似文献   

9.
黄海 《瞭望》1995,(Z1)
中国律师市场经济大显身手黄海《北京青年报》和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前不久完成了一项“北京市民对律师服务的认识及利用状况”的调查。在回答“律师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时,认为律师是打官司中的诉讼辩护人的占了61.4%,其他的回答还有纠纷调解人(6.8%)、...  相似文献   

10.
跳着读     
一位朋友也是位嗜书之人,某日,忽发妙语道:“人到中年的标志之一,就是猛然发现,即使家中现有藏书,这辈子也读不完了。”个体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积累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古人早已觉察。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有一次有幸“深入”过校图书馆的书库,站在密密麻麻的书林中,“殆已”之感突然那么强烈地袭来。怎么办?庄子主张“取消主义”,既然路是如此地长得无限,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就无所谓了,最好一步也别迈。先辈里善读书的亦总结过很好的经验,说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巴西律师,他一生为穷人和被迫害的人打了无数官司,并以他的真诚、胆识和口才,接连胜诉、搏得了巴西国内外人士和舆论界的高度崇敬。他就是曾任巴西律师协会主度、今年98岁高龄的索布拉尔·平托博士。 我有幸于27年前在一次“海外奇遇”中认识了平托博士。那是1964年4月,南美的秋天。一场军事政变把主张对华友好的古拉特总统推翻。我和鞠庆东是于1961年冬作为新华社记者到巴西的。几年中,我们发回了大量有关巴西的新闻、文章和图片,同巴西新  相似文献   

12.
某连一位老连长有句口头禅,张口好讲“我们那个时候……”有些战士听不惯,悄声嘀咕:你们那是啥时候!你们“那个时候”不过是些“陈芝麻烂谷子”,有啥“翻腾”头?——可是,如果稍加留心,你会发现,在“我们那个时候”里,常有学问可寻,有的还不乏真知灼见呢! 在革命前辈那里,“我们那个时候”有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有老一辈革命家为拯救中华民族赴  相似文献   

13.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洋洋大观的桂林山水画中,有三卷动人心魄的“漓江百里图”。首开桂林山水长卷画纪录的,是当代山水画巨匠关山月。其次的是广西著名画家黄独峰教授。第三人是“漓江画童”阿西,他作画时年仅六岁,但却以非凡的气魄先声夺人,一画就是《我走漓江二百里》! 前两位,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嫡系传人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17.
一位来到厦门的外商问邹尔均市长:“我马上投资办厂,你们能立刻提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吗?”“能!我们保证!”邹市长面带微笑,回答十分肯定。 一诺千金。不久,南朝鲜《中央日报》报道了南朝鲜厦门进雄公司取得成功的消息。文章  相似文献   

18.
彭迪 《瞭望》1987,(40)
30年前我初到伦敦,在一位退休的老医生家里的楼上租了两间房住下,并开始工作。那是在伦敦西区的一条小街上。 多年难忘 夜半铃声 有一天,夜深人静,电话铃把我叫醒。 “喂!我这里是电报局,你是彭迪博士吗?”英国人很讲礼貌,猜想我可能是个有学问的人,如果是博士而叫先生就有点失礼了。 “不!我是彭迪先生”,我主动作了更正。  相似文献   

19.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20.
在位者言     
我本人绝不是什么“位高”人物,但有颇高名位的人物佯称“我也是小小老百姓”,而且故意用“自抑”来“自扬”时,我便挺着胸脯子说:“老子也是有名有位的人,而且货真价实!”直到逼得对方出言带刺儿地反问我“尊驾的级别属于哪一级”时,我才坦言:“教书匠,写作匠。”对方往往不再掩饰鄙夷之情,哂笑着说:“唔,我还以为老兄是‘在位者’呢……”由“尊驾”而“老兄”,无疑降了格。但我越发力争:“我怎么不是‘在位’者?我说我是教书匠、写作匠,你不以为然。倘若我说我是教授、作家呢?或是,我再膨胀一下,说我的弟子中有省长、市长、一大堆县长,我的读者中(包括与我久久通信的人)不乏显官要员,你有何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