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市民化逐步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经过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过程:第一步是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第二步是取得城市的户籍,放弃农村的土地,正式定居城市,获得与市民的同等待遇和权利;第三步是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完成了心理文化适应的转变过程,农民才能真正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2.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城市发展速度和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是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客观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武汉市民素质是好的、是高的,但与时代发展和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市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弘扬"武汉精神"是加快武汉发展,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然而,"武汉精神"的特质是什么?它的形成与武汉当代民俗及市民道德状况关系如何?这是在推进武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近代汉口市民的市政主体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开埠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结构由土著化向外籍化转变,居民身份逐渐由士绅化向市民化转变,城市居民由客居向定居转化,汉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市民市政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由部分到团体再到群体的渐变过程,首先是开明绅商在市政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接着是各种市民团体等自组织在市政建设中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是市民市政主体性意识的群体性觉醒。市民市政的主体性意识是汉口市政建设的基石,在汉口的市政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市民市政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是政治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市民对此的认同度如何?为了客观了解武汉的社情民意,探讨普通百姓面临和关切的现实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本报告课题组针对市民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重要政策措施的认同情况开展了调查,本文为该调查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随着夏季的到来,中国很多城市都会遭受暴雨的侵袭,今年北京、济南、武汉、南京等地都出现了强降雨,并随之开启了"看海"模式。每当暴雨导致城市积水时,相关部门就会解释说,这是"百年一遇的暴雨",有网友调侃道:"百年一遇的暴雨,能年年遇到也是不容易。"市民是怎样看待城市内涝的?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改善措施呢?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的理论成果,但是从社会角色视角来分析的却很少。从社会角色视角来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制约农民工市民角色转换的多种影响因素:先赋角色、农民工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能力和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等。以期望能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10-11
<正>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和维护者,是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一、存在的问题1、环境意识欠缺我市"脏、乱、差"的弊病仍未根除,有的市民乱丢废弃物、乱倒垃圾、随  相似文献   

9.
两江大桥建成以前,长江轮渡是武汉市民往返三镇的交通枢纽和主要工具。过江轮渡便利了近代武汉市民出行,同时又是一个凝结着政治意味和生活意味的公众空间,都市政治风云和社会百态在此延伸。长江轮渡既承载着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又催生了武汉市民众朦胧的公共责任感和改善轮渡运营以利民生的善意,与此同时也呼唤着广泛而真诚的市民认同美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高芝兰 《湖湘论坛》2008,21(1):85-86
市民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问题,建设文明城市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市民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等等。而人的全面发展和市民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制度是保证,环境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流动市民与城市管理陈日武流动市民,是与城市常住市民相对应的城市暂住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这部分人口逐年增多,使城市市民社会化,改变了市民的结构成分,出现了市民素质的层次性,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探索流...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在不同时期表现为"文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培育与发展我国市民社会,需要发挥国家在建构市民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民社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积极培养各类社会组织等。  相似文献   

13.
陈振雄 《新东方》2012,(6):70-73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转化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也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起了,让人住进来就完成了.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有发展的意愿而农民并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因此,实现农民的市民化,社区需要加强教育,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城市需要张开怀抱.只有市民理念和行为被失地农民接纳被践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才能真正达成,城市化进程才算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生视野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国艳 《理论月刊》2012,(2):148-150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作为社会现代化重要而特别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民先转变成农民工再转变成城市市民。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要加强民生建设,而加强农民工民生建设的关键是要坚持社会公正,加大相关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使所有农民工与市民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台无线终端设备、一个城市管理考评数据库、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近日,广东省佛山市住建局邀请市民代表和社会监督员,参加城市管理考评,让市民做城市管理的"主考官"。据了解,在今年的佛山市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中,第二季度平均达到81.34分,而首次(2012年第三季度)城管工作社会测评成绩为71.05分,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一年有明显成效、三年有重大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如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已成为加快城市现代化、提升城市“软实力”、改善城市“软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发挥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实现,搞好市民道德素质建设,就抓住了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赵志华  朱文星 《传承》2013,(4):91-93
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谐城市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市民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城市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城市的构建是市民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市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城市,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城市。  相似文献   

18.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文明的城市必须有文明的市民共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面貌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19.
心理问题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通常以主体的不同属性来确定。但是考虑到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所具有的典型性,为了更能够准确反映当代武汉市民心理问题的发展现状,本文拟将心理问题主体和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加以结合,建构起“主体一问题二元属性结构”分析模型,并以此来梳理、描述武汉市民心理问题类型、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本次研究发现,武汉市民中,不同年龄群体在担忧情绪、焦虑情绪、郁闷情绪、内疚情绪以及冲动情绪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担忧情绪、焦虑情绪、冲动情绪经常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而郁闷情绪和内疚情绪经常出现的频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迫切需要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即在参与式发展新范式的指引下建立"多中心"的城市治理模式--包括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市民等利益相关体在内的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本文从探讨这种治理模式中政府、非营利组织及市民的关系创新入手,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等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