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日本国民生活保障体系概况社会保障是国民生活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包括的内容很多,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个人保障、企业保障和社会保障三个部分;而社会保障又包括社会保险、政府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主体部分。日本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医疗保险凡是在日本居住的人(包括在日本逗留一年以上的外国人),都必须加入某种公共医疗保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全民皆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种:1.适用于一般居民的“国民健康保险”。这是由市、叮、村政府掌管的医疗保…  相似文献   

2.
有序的国度     
《廉政瞭望》2011,(7):42-43
日本地震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灾难面前,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求的冷静和有序.令世界各地的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个看病费用昂贵的国家,市面有售的家庭常用药动不动就超过1000日元(1日元约合0.07元人民币),如果去诊所做做检查、化验,再加上医生的诊断费,一次就要两三万日元。所以日本人有种说法:没有医疗保险就没有生命。不过,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日本早已建立起了国民皆保险的医疗保险体系。有了保险证,看病变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1):33-33
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一位日本人士说,不能跟中国比,日本天生不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这样的观点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想法。 危机意识已经渗入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比如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人们工作起来都有点“拼命三郎”的作风。夜已深,但东京写字楼内还是灯火通明,办公桌前仍身影晃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其后10年间,日本国民收入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11.6%,形成了近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奠定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坦率地讲,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国民收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灾难,防震减灾是各国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中政府、企业和国民的不凡表现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序的国度     
《廉政瞭望》2011,(4):42-43
日本地震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灾难面前,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有序,令世界各地的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8.
马九器 《求贤》2007,(11):27-27
从1945年到2007年,在一些人眼里,日本军国主义之“可憎”实质上已经更多转变为国民素质上的“可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可憎”井喷我们的口水,但对“可怕”,除了自省别无他路。自省不意味着忘记,而是为了让悲剧永不重演。那么日本国民的“可怕”之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薛琳 《党课》2012,(9):80-83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已从战败国日益发展成政治大国、军事强国。去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国内民怨很多,但在日本天皇明仁(平成天皇)发表讲话后,El本国民的精神为之一振,犹如打了强心针。  相似文献   

10.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10):8-8
日本踏入“崩溃的十年”?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震。数天后核辐射的可能性令恐慌随之而来。日本人从信任政府能顺利解决危机,慢慢转向抱怨政府和担心被欺骗。此次天灾引发的人患,暴露了日本战后的社会深层弊端: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处理废弃油的手段,一方面是从源头上堵住私制“地沟油”,另一方面是把废油循环利用产业化。同时,日本媒体通过各种宣传,让国民树立起“废油不是垃圾,而是重要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孙瑞灼 《奋斗》2008,(7):60-60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3.
事件即将爆发时的局势业已存在相当时期的各种内部的政治、经济的重要原因,日本国民不再疑虑准备对满洲的积极政策.军部的不清政府的财政,对政党的不满.老视同西方文明的妥协,主张依靠日本古代的道德,军部不赞成财界政界的利己的办法,农村国家主义青年中酿成和出现了新政治势力,为挽回景气而立强硬外交政策——这些重要原因,不能不放弃没能做出什么成绩的弊原对华妥协政策.日本国内的焦煤更加激起在满日本人中的不安.到9月初,就预测着日中破裂的事了.两国的报纸出现煽动性的舆论,报了陆军大臣的激烈讲演,在满日本少壮军官也…  相似文献   

14.
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并于当天完成组阁。民主党携手社民党与国民新党共同组建的新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政坛正式进入民主党执政时代,鸠山和他的内阁将踏上充满挑战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领土问题最能刺激国民的感情。自古以来,反动统治者往往捏造领土问题。煽动人民掀起虚假的爱国主义狂热。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也是妄想通过蛮横无理地坚持“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编者注)的“主权”,企图再次把日本人民卷进军国主义的旋涡之中。——来自日本的正义之声  相似文献   

16.
新华 《党建文汇》2006,(10):17-17
9月20日,1954年出生的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26日获得国会通过,成为日本新首相。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作为战犯被关押,出狱后出任日本首相。他曾推动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甚至有人称他为“昭和的妖怪”。而安倍称他最尊重的政治家就是岸信介。事实上,在9月11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公开讨论会上,安倍在辩论亚洲外交政策时强调,文件决定一切,“中国区分(侵华)战争发动者与普通日本国民的文件没有留下来”,“把日本国民分成两种,那可能只是中方的理解”。而这“带有阶级史观”。分析人士认为,他的说法“脱离了迄今为止日中外交的常识,有可能打开日中间的‘潘多拉盒子’,给今后的日中关系投下阴影”。  相似文献   

17.
赵树森 《世纪桥》2015,(1):38-39
日本是一个拥有尚武传统的国家,向来重视对全体国民进行爱军习武的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公民的忧患意识。日本受各种因素制约,近代以来更为重视国防教育。日本的国防教育具有两极性,蕴涵着危险因素,对世界的和平,特别是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研究探析日本国防教育,对于中国提高全体国民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特别是对加强中国的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年份,却传出日本一些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在早年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常乃德在《国民》杂志翻译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介绍了外国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制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教育制度的演进过程。早年常乃德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应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部分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域外     
《廉政瞭望》2010,(23):10-11
日本法务大臣因言得咎 日本法务大臣柳田稔日前在国政报告会上说,“做法务大臣容易”,面对国会议员发同时,如果不知道如何应答,只需记住“我不对个案置评”和“我们将根据法律和证据妥善处理”两句套话就行。他被认为藐视国会和国民,为此不得不引咎辞职。评论认为他是在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说了错误的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