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对“金三角”地区毒品新形势的调查研究是我国特别是我省调整禁毒策略和措施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仅就“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形势新变化的战略意义和临沧与德宏境外种毒、制毒以及贩毒势力对我渗透形势新变化的调查结果这两个问题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境外“金三角”毒品的生产和渗透呈不断上升趋势,使云南早已禁绝的毒品祸患死灰复燃,愈演愈烈,成为当前云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30年来云南毒品犯罪大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次毒潮,所涉毒品种类、数量及境外毒源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传统毒品鸦片时期、90年代精制毒品海洛因时期和21世纪初期新型毒品冰毒时期。分析研究云南三十多年的毒品发展轨迹,有助于对未来十年云南毒品犯罪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从云南新型毒品流向分析中得知云南新型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有:1.新型毒品缴获量日趋增多,其主要种类仍为冰毒,“摇头丸”与“k粉”在我省查获较少;2.新型毒品蔓延扩散态势使云南靠内陆地区新型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3.新型毒品过境走私特征明显,外省与外国籍人员赴滇贩毒问题严重,流人地较之以往呈现出重点地区稍有变化、其他地区呈迅速蔓延扩散的特点等。4.大宗案件持续增长,边境渗透与内地流入并行。  相似文献   

4.
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 ,吸毒人员增加 ,大宗贩毒增多 ,涉毒区域扩大 ,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对毒品对我国危害有增无减的形势 ,继续很抓以云南为重点的堵源截流工作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遏制毒品的流入和蔓延 ,加强跨境替代种植的国际合作 ,积极探索禁吸戒毒工作的新途径 ,是禁毒工作面临新挑战仍需加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思茅市,长期以来遭受境外毒品的侵害,是一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一,毒品犯罪问题主要表现为走私、运输、买卖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贩卖易制毒化学品,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就是贩毒(海洛因、鸦片为最多)。其二,主要特点为:贩毒手段相对简单;每次贩毒数量少、频率高;熟人熟地熟情况;文化素质较低,因贫穷而贩毒,一般情况下不离开本地;受雇于老板只赚取“运费”,以贩养吸直接参与贩毒,等等。其三,治理对策;针对本地实际禁毒工作要常抓不懈;重视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四禁”并举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6.
新型毒品犯罪:生成特征与宽严相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毒品。相对于传统毒品犯罪来讲。新型毒品犯罪具有制造手段相对简单、制造数量巨大、隐蔽性强以及扩散速度极快等特征。认真对待毒品犯罪的这些特征,才能在新型毒品犯罪中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对于新型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务必严格,对于单纯运输新型毒品、未成年人以及以贩养吸人员实施的毒品犯罪应当从宽;另一方面,应严厉打击走私制毒物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等外围行为,扩大毒品再犯的成立范围,对以未成年人为对象实施的毒品犯罪、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要“严”,并坚持对“零星贩毒”进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7.
云南禁毒工作面临境外新型毒品生产和对我国渗透逐年加剧,外来人员来滇贩毒活动猖獗,新型毒品消费市场扩大的严峻形势.目前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有:缉毒情报工作面临信息化时代犯罪活动的挑战,传统侦查手段面临犯罪手段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现行的法律法规面临新问题的挑战,侦查队伍的素质面临日益复杂的犯罪活动的挑战,现行侦查工作机制面临犯罪活动一体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境外毒品走私入境、渗透国内的主要通道,由于毒源在外、边境线长、查缉方式落后及经费不足等原因,尽管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仍有大量毒品流入内地,云南边境堵源截流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要走出这一困境,应转变战略措施,推进境外除源,加强边境管控,重点建立和完善边境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边境堵源截流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边境地区禁毒经费投入,严密防控体系,遏制毒品渗透,防止易制毒化学品外流。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临近毒品产地“金三角”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受零星贩毒的危害尤为严重。原因 :1、特殊的地理位置 ;2、吸毒人员的扩大使零星贩毒活动泛滥 ;3、受高额利润诱惑驱使 ;4、相关禁毒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策 :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零星贩毒累计制度 ;3、加强无毒社区建设 ;4、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协同作战 ;5、深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积极做好禁毒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禁毒     
在禁毒实战中,我们常常遇到禁毒工作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根据查缉毒品的情况看,贩毒分子似乎遵守这样的习惯,“毒品不进教堂”、“毒品不藏神坛下”、“毒品不进清真寺”、“毒品不藏寿材中”乃至毒贩在贩毒时的“出货最好要占占卦”等等。 云南是一个地理条件十分复杂的省份,具有民族众多、经济落后、宗教多样、边境线长、毒情严重等特点。基于云南的实际倩况,我们在开展禁毒工作中,就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按云南特色办事,利用宗教的益处走云南特色的禁毒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重,跨省、跨国大案要案增多,贩毒种类多样,贩毒手段不断翻新。毒品犯罪呈内外勾结态势向我国“多头入境,全面渗透”。解决毒品问题之本在于综合治理。应将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国策,长期作战;加强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严查重打毒品犯罪活动;落实禁吸强戒、创建“无毒社区”与开发戒毒药物工作相结合;严格执行国际禁毒公约,大力开展国际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公安禁毒历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 ,自 1982年至 1999年 ,云南省共破获贩毒案件 7万多起 ,缴获毒品 80余吨 ,易制毒化学物品 15 0 0余吨 ,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 10 0余万名 ;全省吸毒人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 5 7787人减少到目前的 4万余名 ,基本控制住了吸毒蔓延发展的势头。近 5年来 ,云南在国家禁毒委的指导下 ,开辟了境外禁毒、境内堵源截流和省内禁吸戒毒“三大战场” ,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毗邻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地缘因素使云南成为境外毒品流人中国的最主要通道,主要贩毒通道沿线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工作迫在眉睫.1.制定禁毒教育战略,可持续地开展工作;2.普及基础教育,扶持职业技术教育,打牢禁毒教育的基础工程;3.探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禁毒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阿富汗鸦片产量的大幅增长,境内外贩毒集团互相勾连,有组织有预谋地开辟通往新疆的国际贩毒通道,形成了境外指挥、中亚渗透、新疆中转、粤沪集散的格局,其毒品入境活动呈现多渠道、隐蔽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等特点。来自“金新月”地区的毒品对新疆的威胁正在迅速超越传统的“金三角”地区,新疆禁毒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毒品过境贩运犯罪及污染我国的情况日益严重。 一、走私贩运境外毒品犯罪活动的几种突出表现 1.走私境外毒品的犯罪案件猛增,大宗贩毒活动突出。从我省查获第一起海洛因案件的1987年起至1991年的5年间,全省破获的海洛因案件合计119起,但从1992年至1994年的三年时间里破获的海洛因案件即达1518起,为前5年查获海洛因毒品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受国际毒潮的侵袭,我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就由刚刚开始的过境贩毒为主、危害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过境贩毒与国内毒品消费并存,危害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局面.随着毒品案件上升的势头,侦破毒品案件的策略和手段与日益复杂的毒品形势极不适应.只有充分认识毒品案件的特殊性,不断研究毒品犯罪的新规律、新特点,及时调整侦察对策,才能更加有利地打击毒品犯罪,减少其他刑事犯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毒品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金三角”合成毒品产量激增,制毒物品需求高涨,云南边境地区制毒物品走私出境问题严重。管住了制毒物品,就抓住了周边毒源地制毒问题的要害,就会从根本上减少境外毒品流入,是从源头遏制毒品危害的根本措施。因此,针对云南边境地区制毒物品走私出境犯罪新动向和案件侦办难点,提出加强境外毒情调研、出台地方性法规、建立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临时列管机制、建立制毒物品查缉防线、构建务实性警务合作机制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和国内制贩毒犯罪蔓延的双重压力,制毒手段不断翻新,吸制贩涉毒网络层叠交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均有高发多发态势。执法部门治理毒品问题难度大,毒品犯罪智能化、职业化、暴力化、网络化、组织化、武装化特征显著,境外与境内、网上与网下、黑枪毒恐等交织问题叠加。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流行与毒品的蔓延,特别是与共用注射器吸毒具有直接相关关系。调研组对云南省德宏州和临沧市边境地区进行了调研,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问题令人担忧。1.云南边疆地区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毒品犯罪的总趋势密切相关;2.零星贩毒是导致吸毒泛滥和艾滋病流行的最直接因素;3.吸毒仍是云南边疆地区传播艾滋病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由来已久,该区域的毒品货源主要来自于“金三角”,中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金三角”。境内外贩毒集团利用地缘便利因素使云南成为向全中国渗透毒品的销售市场和走私贩运通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主要体现在天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对毒品经济的依赖性大“、民地武”利用毒品掌控经济与政治命脉“、新技术+新手段”贩毒模式加大了毒品治理难度,以及毒品滥用致病致贫且恶性循环态势突出等几个方面。云南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面临替代种植困难重重、周边“民地武”对我国的安全威胁长期存在、毒品滥用风险大危害多、国际禁毒合作面临的问题较多、禁毒执法安全合作法律问题亟需解决等诸多挑战,应在上述方面加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