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峰 《新疆人大》2009,(11):1-1
随着一声声法槌响起,"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的首批6案21名血债累累的被告人被绳之以法,其中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9名犯罪分子将结束他们罪恶的一生。庄严的审判,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伸张,是对境内外"三股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互相勾结、蓄意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矛盾,精心组织和策划的一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次事件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破坏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的"医闹"冷暴力索赔现象日益增多。此类事件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侵犯了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便成为了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律对策主要有:加大处置力度;加强法律宣传;建立健全公正、方便的纠纷处理途径,等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在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土地改革的实施和农业税的废除后,逐渐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法律逐渐成为规范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法律并没有在任何由其规范的社会环境内实现法律秩序,周口平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影响农村法律秩序的形成有内在和外在因素,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5.
华南虎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挺虎派"和"打虎派"展开了近三个月唇枪舌剑的争论。争论到今天没有任何定论,双方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真相的水落石出?笔者认为在华南虎事件中,是行政机关的权力缺位和行政相关法律的缺失延缓了公众获取真相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经久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7.
侯嘉斌 《人民论坛》2013,(12):132-134
“棱镜门”事件爆发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在考察“网络主权”一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主权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了这一概念面临的质疑,从自由与安全、民主与霸权、和平与战争三个角度研究了网络主权维护中面临的法律挑战,最后从战略、立法和国际层面提出了网络主权法律维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以民生和信息为特征的司法活动中,媒体围观法律事件处置成为常态。从法律事件处置中媒体围观负效应及其应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针对当前法律工作者在处置媒体围观的法律事件时的困惑,即特权、富贾、警察、法官、专家、权威、学者卷入法律事件时被媒体"猎获示众",媒体引导大众围观法律事件的处置,指责成为常态,法律事件被消费,民众心中产生"什么都不能信任"的不满。从实证资料、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层层推进,提出构建新媒体时代围观法律事件的秩序,呼吁围观的网民、手机持有者等民众加强媒介素养,共同营建富有理性和人性的拟态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坚决捍卫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哈斯木·马木提: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自治区检察院紧急召开全院干部大会,传达自治区党委《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的情况通报》,并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我们要求全体检察人员深刻认识事件  相似文献   

10.
"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将法律的立法强制这样一个古老而危险的命题带到了法律人面前。立法规制见危不救和见义勇为不应当诉诸于道德哲学,而应求助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法律科学本身(法律推理、证据科学等)。对此,我国深圳和云南正在进行的实践或许遵循了这样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律权威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性、机制性概念。法律的至上权威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性原则。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要求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并坚持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可以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生机制与宪制、政治与监督保障的外促机制生成。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坚持法律至重、法律至上、法律至威和法律至信。  相似文献   

12.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凶残的打砸抢烧暴行,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破坏了乌鲁木齐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这一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依靠强大  相似文献   

14.
张庆宪 《桂海论丛》2018,(6):98-103
不同的利益与人们的关系有紧密与松散之分。既有利益与人们的联系十分紧密,当人们的既有利益被损害甚至被剥夺时,就极易发生与损害者或剥夺者的冲突,并由此导致群体性事件,因而既有利益受损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和平理性的表达方式有了很大发展,其直接原因是我国社会法律秩序的初步形成。新时代从三方面着手,有效化解我国群体性事件: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合法合理的既有利益;二是坚持不懈地加强普法教育,使外在的法律制度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守法行为;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基本利益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5.
当前,侵犯民警执法权益的事件愈演愈烈,轻则恶意投诉、拉扯阻挠:重则暴力袭警、围攻殴打。公安民警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受到公然挑衅,国家法律的尊严受到极度藐视和践踏,社会正义被严重亵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必须理直气壮地对扰警、袭警、恶意投诉等妨害警察执法的行为进行严惩,坚决保护民警的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层法治工作队伍中存在人才流失较严重、干警办案任务重、办案水平仍待提高等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源头抓起,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首先,应注重法律尊严维护。一是树立法律优先意识。每一个法治工作者都必须严格按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任何人和任何组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7·5"事件是由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内外"三股势力"煽动、策划并组织的一起令人发指的血腥事件。它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不是人权问题,而是一起蓄意挑起事端,制造民族仇恨和民族对峙,从而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的发生,给新疆各族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18.
刘慧 《人民论坛》2012,(26):114-115
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造成严重环境损害恶果,事故的解决措施苍白乏力,更让民众愤怒的是康菲态度傲慢。"傲慢"的背后是对中国法律的熟悉,更是对中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不完善和法律"软肋"的有恃无恐。文章基于康菲石油案,从法学的视角尝试解析康菲石油的"中国式傲慢"。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7·5"事件是新疆解放以来发生的一起最为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这起事件,充分暴露了热比娅及境内外"三股势力"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的凶残本性,暴露了其妄图煽动民族仇视,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以达到分裂国家的罪恶目的和险恶用心。事件再次表明,民族分裂势力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编织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0.
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我区安定和谐局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7·5"事件是一起在境外"世维会"等"三股势力"直接煽动、策划下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