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忠信 《求索》2007,(8):153-155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伦理文化,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吕振羽的伦理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我国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全面、正确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中国传统科学理念以及我国在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高度的承接性。这一理论思想的形成,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时代性的解读与中国化的发展,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整体焕发出健康新面貌,同时也为全球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做出了中国示范,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科研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彰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有助于推进科学诚信,实现科技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加强科技风险意识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减少和规避科技负面效应;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的价值引导,体现人文科技观.这些,都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王珺鹏  高文汉 《求索》2013,(6):139-141
身份认同与道德选择日益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他者”呼之欲出,成为20世纪当代伦理思想转向的显著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其文学创作展示了多重身份认同和道德选择的不确定性。库切不能认同白人身份。也不认同南非黑人,他缺乏黑人生存体验。库切同情南非黑人.但后殖民时代南非黑人实施暴力复仇的现实.让他在黑人获得解放与自由的限度问题上持保留态度。此外,生命伦理在当下炙手可热,与库切的多元伦理观一脉相承。库切主张敬畏所有的生命。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伦理思想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认为,科技伦理问题在21世纪将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他提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文伦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与发展的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历史和伦理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它既是中国伦理文化寻求自己新的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渴望新的道德生活和追求新的伦理目标的价值使然.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现代的道德文化和道德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有机统一等特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使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原来伦理学混乱杂陈的发展状况,开辟了通向科学伦理学和崇高伦理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伦理的一份宝贵资源。作为宗教伦理,它是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僧人之间及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作为宗教伦理,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宗教对社会人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梅进禄 《前沿》2003,(1):65-68
科技道德是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的科技道德思想主要在于他提出了科技道德的根本原则 ,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 ,阐述了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具体分析了生命伦理和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介绍西方近代伦理道德学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形成了由进化伦理观、自由平等伦理观、"开明自营"、"背苦趋乐"伦理观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他在传介西方伦理学说和改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伦理启蒙意义,对20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建构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阿 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 ,1897~1955)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这已经是一个无庸置辩的历史事实。20世纪末 ,全球众多报刊和媒体做过诸多世纪名人和千年伟人的专业调查和民意测验 ,爱因斯坦总是名列榜首———真可谓众望所归。作为科学家 ,他的理论非常深奥 ,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 ,他的见解相当深邃 ,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 ,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 ,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 ,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 ?这里肯定有必然的原因 ,当然也有偶然的因素。关于必然原因 ,我这里…  相似文献   

12.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1,17(4):59-62
葛德文是近代最大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家之一 ,他与边沁所创立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体系 ,标志着西方伦理思想上功利主义完备形式的建立。葛德文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伦理学说 ,在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上 ,他不仅把功利作为衡量和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标准 ,而且主张把动机与效果的结合作为确定道德行为的依据 ;在道德原则的内容上 ,他反对极端的自私自利 ,主张以利他主义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原则。葛德文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包含着合理因素 ,对于马克思主义功利理论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但其实质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3.
禹芳琴 《求索》2007,(5):145-147
货币伦理要研究和解决的是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货币伦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货币伦理思想:货币改变人际伦理关系的内在维度;货币成为“道德秩序的辅币”;人的价值和货币价值通约具有不公平性。这些思想也构成了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在回溯百年的世界变迁时,人们发现最有影响的人不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不是名噪一时的企业家和艺术家,而是爱因斯坦,一位科学家。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爱因斯坦思想的深刻和影响的久远,不但体现于他在相对论以及量子论等诸多领域卓越的科学贡献,而且反映在他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独特思考上。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主要代言人,爱因斯坦往往不得不考虑科学生长的社会环境,也不得不关注科学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而且他的这种思考,一方面直接面对现实的问题境况,比理论家事后的历史考察更具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薛桂波 《前沿》2008,(5):62-64
在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而且日益发展成为伦理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不仅要求其成员的行为合乎伦理要求,而且作为一个实体,其自身更应该是“道德的”和“伦理的”。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是对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共同体实体的伦理意志与伦理行为实现了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报刊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列新闻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直接的理论源泉。因此 ,要研究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理论 ,以促进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就必须首先研究马列新闻伦理思想。184 2年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报刊“伦理精神”的科学命题。他说 :“人民知道 ,他的报刊为他担当了各种罪过 ,并准备为他和他的荣誉忍受一切屈辱 ;他的报刊正在抛弃傲慢的外表以及自满和武断 ,成为现代荆棘丛中一朵伦理精神的玫瑰花。”① 在《〈莱…  相似文献   

17.
陈万求  ;邹志勇 《求索》2008,(2):118-120
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求真理,爱科学,利天下,尚法仪,特别是有关科技伦理方面的成果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本文对墨家科技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案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主义和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构成了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奇峰。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琼 《思想工作》2005,(6):27-27
2005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在100年时间里,相对论推动科学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100年时间里,全世界也有许多科学家并不完全迷信相对论,他们不断地努力,试图在认识上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蒙古就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叫齐新。在20年时间里,他对相对论及其研究对象———客观世界本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于2002年完成了20多万字的科普专著《智胜爱因斯坦》,这是一本试图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探索之作。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自称是爱因斯…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研究和解决道德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伦理思想的启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进程。李大钊伦理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具有破旧与立新兼著的特色,始终关注塑造新社会的"人",并积极将伦理变革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对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强烈愿望,鲜明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对我们进一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人仅就学习的初步心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面进步、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伟大世纪。就在这个世纪之初“科技文化”狂飙大作之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著文称颂其非常钦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