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俞剑英 《传承》2010,(24):18-19
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我们党迎接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3.
冯林平 《前进》2011,(6):15-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实践中,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创立了许多重大而系统的新的思想理论。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对于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甜 《淮海论坛》2013,(1):12-14
一般说来.在政党政治社会里,主流文化形态都是执政党治国的思想和法制精神的凝聚和体现。任何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做出最有价值意义的选择,提出自己特有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等,强化着一种执政导向,这种导向就是执政文化。执政文化不仅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而且是执政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维系和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执政文化.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因此,执政文化建设必须得到重视。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以此构建自己特有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下,执政文化作为政党执政实践的灵魂,越来越成为党增强自身凝聚力、提高自身吸引力、扩大执政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与执政党的建设之互动关系表现在: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可以促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理论水平、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以深远的影响;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有利于执政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执政党广大党员认识“党的领导”的内涵、实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执政党思想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第三次浪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高涨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加快民族现代化理论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驾驭民族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党的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我国公共管理的当然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公共管理主体范式研究的深入 ,对于执政党在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地位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深入。由于我国执政党的执政宗旨、执政方式和执政产品都具有公共性 ,因而可以说执政党是我国公共管理的当然主体。这一认识有利于完善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式和建立公共管理的生态理论 ,也有利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共管理实践的治理化和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恩平  李沁生 《前进》2004,(12):11-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明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执政经验,明确执政党地位,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特点,强化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是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新考验,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表明党的执政思维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实践中,邓小平围绕“什么是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一主题,在党的领导本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条件、自身建设、检验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执政观点和理论范畴。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最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执政党。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执政党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学习和探索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征途中,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突出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一、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的新课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曹普 《前进》2001,(7):24-26
随着 1949年 10月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确立了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执政以后,党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恢复了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并相继取得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辉煌胜利,使崭新的人民中国站稳了脚跟,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顾并总结建国初期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做到“三个代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依据党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大数据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资源,在执政党建设上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大数据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传播、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方式的改善、执政资源的获取、执政安全的维护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大数据带来的执政风险问题,执政党的本领恐慌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改革压力问题等,都是大数据背景下执政党执政需要面对解决的现实问题。大数据时代的执政党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对于发展大数据的认识、完善大数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搭建关于大数据的规范平台、培育熟知大数据的干部人才、健全运用大数据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翠莉 《前进》2013,(11):32-33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借鉴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以新的内容。同时,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实践中敢于突破陈规、开拓进取,不断提出新思想、作出新概括,以理论创新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总结30多年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小燕  毕霞  潘嵩 《前沿》2005,(12):20-23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政治参与扩大化、价值预期多样化、运行监管无序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适应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探索解决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云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的角度 ,阐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强调提高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一项“最迫切的任务” ;二是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强调培养、提拔中青年干部和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党和国家的大计”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前提与基础。三是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角度 ,阐述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和加强党风建设“两手抓”的思路。上述三方面的内容 ,构成了陈云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三大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霖 《创造》2004,(10):4-6
我们党鲜明地提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本质的认识,取决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徐晨光 《湖湘论坛》2005,18(2):9-12
执政党执政安全问题 ,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2 0世纪执政党执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临危机和挑战的并非只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条件下 ,执政党执政安全问题显得突出 ,同时 ,社会转型也对执政党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任务。执政党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执政体系处在稳健良性运行以及可与时俱进的状态 ,具有相对性、发展性的特点。加强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是实现党在新时期执政目标的需要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面对实际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 ,可以指导我们党的建设实践 ,对于完善党的建设学科、推进党建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一国执政党建设的状况,可以有两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一是执政党建设的维度。在民主社会中,执政党的建设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建设,其本质是要解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问题;执政党自身素质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执政党与国家关系的建设,重点是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建设。二是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可以概括为:利益代表的广泛性;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政党组织的社会性;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政党执政的有效性。一、国外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问…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建设思想,内容涉及战略地位、主要任务、基本方略等诸多方面,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