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宁  董欢 《传承》2008,(4):132-1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中 ,蕴含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 ,它们构成当今世界形势总体画面的基调和主流。这样的国际局势 ,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机遇而言 ,集中地表现为“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世界和平有希望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总判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 ,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在短时期内不会爆发 ,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将持续存在。正是以这样一个总判断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论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哲学郭建宁一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着什么形势呢?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发展需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向世界开放和...  相似文献   

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正确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正确理解和执行我们党的改革、开放和其他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85年,邓小平在一次与日本企业家的谈话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慧玉 《岭南学刊》2008,3(2):18-2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具有很深的实践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中国和平发展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能力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能联系时事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关系。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教学重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教学难点]发展问题。[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渗透建构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发展主题论及其现实意义青连斌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邓小平从80年代初开始,在多次谈话和与外宾的会谈中,深刻指出了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形...  相似文献   

9.
试论邓小平加速发展的战略思想鲍忠海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地分析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他依据这一战略判断,又提出了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他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  相似文献   

10.
和平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都很重视和平运动,注意研究和影响它的发展进程。南共联盟今年召集的“世界社会主义”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与和平”。当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现状如何?怎样评价与影响和平运动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代大趋势与社会发展观的变革□岳长龄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千年和第三个千年之交不仅是世纪的更迭,而且确实成了历史的关节点。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种种具有时代变迁,甚至文明转换意义的世界历史性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论当今世界王琢邓小平是当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深刻分析世界形势,把握世界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阐述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作...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战争是两种社会存在状态。长期以来,东西方学者在关注战争问题的同时,对和平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和平与战争一样,也是特定社会政治的继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但和平并不等于太平。和平的实现和维持,不仅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平的存在条件,更需要和平主体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4.
王东生  罗艳梅 《前沿》2013,(10):153-154
"软实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其应有之义的文化,也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蓝图正势不可挡地在地球上展开,在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下,中华文化屹立世界文化之林,需要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和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维渊源,和平发展战略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选择.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终极意义,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必须从整个世界全局出发,把握总体,决不要被一时一地的局部现象所迷惑。同时,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决不要被各种次要矛盾所干扰。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相关的难题,如人口膨胀、难民激增、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粮食匾乏、疾病蔓延、毒品贩卖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真正集中反映当代世界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如邓小平所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2011,(Z1):2+93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云南,从调整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使云南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部署。这是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和地区发展的态势而  相似文献   

18.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2,(8):8-11,2
7月28日至29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素有冰城美誉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主要围绕"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三个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许嘉璐 《政协天地》2011,(11):52-53
日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李韧撰写的《和谐海峡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研究》。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以独到的视角系统,全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学术专著。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两岸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统一的"和谐海峡"理念,其基本内涵是着眼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谐思想为基础,以和谐发展为动力,使两岸在政治上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经济上共同繁荣、互补双赢,文化上体谅包容、兼收并蓄,社会上诚信友爱、和睦互助,生态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书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脉络规律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现实背景下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设立"本体论"、"价值论"、"环境论"、"借鉴论"、"博弈论"、"整体论"、"先行论"、"未来论"等八论,对构建"和谐海峡"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理论阐述。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读罢书稿所说的那样:"两岸同胞读此书者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本刊从书中择取许嘉璐先生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追求进步和发展壮大。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活动开始猖獗,并显示出潜滋暗长、不断蔓延的态势,严重威胁着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影响着地区的和平发展与人民的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