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的避讳     
朱筱新 《党政论坛》2011,(10):50-50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2.
“帝王宫”与“冒险岛”的教训江苏冯雁军八达岭游览区的四大帝王宫在勉强撑过两三年后,不得不以改行告终。日前,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秦始皇艺术宫已委托拍卖,华厦帝王宫只好承包出去改为旅游纪念品商店,成吉思汗行宫并入其它景点,萧太后宫已停业等待转制。位于南京玄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可以从帝王与天道、帝王与臣属以及帝王与民众等三个方面加以剖析。上述三种关系中,既有皇权专断、专制的一面,又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要实现中国传统帝王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要的就是要发扬和改造其中的优秀文化要素,使之适应现代政治和社会。传统的专制制度对帝王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要想实现帝王文化的现代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邵磊  管秋惠  雷诗华 《民主》2011,(11):46-48
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周围是南朝帝王陵墓埋葬区,由于栖霞的山水地望符合了南朝时期帝王贵胄的风水选择,终使栖霞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精品。南朝石刻艺术举世闻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帝王家训不但可以对储君及皇属进行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还可以示范榜样,教化世人,倍受历代帝王的重视。本文从考查文献入手,对帝王家训的发展、内容、方法及作用作了全面论述,以期对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但凡有点条件的,谁不想找个好看养眼的老婆。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更是凭仗其无人能及的地位与优势,占尽了人间美色,所以后人往往用“佳丽三千”、“美女如云”来形容皇帝的后宫。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有些帝王,不爱美女爱丑妇,专挑那长相丑陋的女人做老婆。  相似文献   

7.
程青 《瞭望》2000,(37)
电视直播、报刊追踪报道把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炒成了热点新闻,引起了公众对揭开帝王陵墓之谜的兴趣。不少人对开陵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兴奋,有人重提发掘秦治皇陵、乾陵等大型知名陵墓,甚至一些地方上的领导也从发展旅游、培育地区经济新增长点的角度,纷纷打报告表示自己有能力发掘所在地的帝王陵墓。帝王陵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挖?由谁来挖?出土的文物归谁所有?公众何时可以与代表考古成就的最新文物见面?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8.
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刘勰主要以帝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为"主线"来论述梁代以前的文学发展史,突出彰显了帝王在文学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帝王的创作实践、审美趣味、文学爱好,对文学的重视、对文人的礼遇,帝王政治教化、文艺政策以及治下的人情世态、社会风俗都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避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10.
朱剑红 《民主》2005,(2):47-4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说它是基本政治制度,首先,其含义就不是指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而是指在我国政治制度总体架构中关系全局、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其次,这一制度是国家政权产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北宋徽宗赵佶,这个风流的官家在他所扮演的诸多角色里,除了帝王这个角色最是不肖外,其余如书画家、诗词作家:艺术鉴赏家、虔诚的神仙方术崇拜者、蹴鞠爱好者及运动员等等,表现都极为优异,  相似文献   

12.
德贵 《侨园》2014,(1):73-73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帝王李世民的眼泪更不会轻易流下来。且不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李世民爱兵如子也被广为颂扬。可如果战况危急,涉及到亲情、将士,以及未来的命运,李世民会如何抉择呢,他的眼泪又会为谁流呢?  相似文献   

13.
半个自己     
在某个单位或某个社会群落中,一个人倘若不能够经常地迎合别人,别人会转过头送还给你一堵“石头砌成的墙”。渐渐地,这样的“别人”多起来,你身边的墙壁自然而然就会四处而起,方便与通融的把手被握在各种各样的“别人”手里,你寸步难行。你甚至开始怀疑你自己。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从入关前到统治结束共历12帝,其皇帝的整体素质在中国历朝历代帝王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尤其是清代前期的几代帝王,更是骁勇善战、政绩卓越,这主要得益于清代在改变皇位继承制的同时,注重皇子的教育与选拔,确保了大清帝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开国帝王,史书上虽记述其里贯,但由于古今地名的更改,地貌的变迁,居民点的移徙,唐宋以前的帝王乡里大都不能确指。例如,南朝刘宋的第一代皇帝刘裕,《宋书·武帝本纪》称其“居晋陵  相似文献   

16.
明清帝王多次到九嶷山祭祀舜陵,主要目的是向世人表明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宣传继承大舜仁政、平定战乱、勤政安民的愿望和业绩,表现出了明清社会封建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明清帝王的祭陵,向人们确立了大舜的安葬地为湖南九嶷山,同时扩大了九嶷山舜陵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元650年,年轻的李治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与此同时,太宗皇帝给他留下的两个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在他们的岗位上表现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史称他们“同心辅政,上(李治)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相似文献   

18.
李兴濂 《各界》2011,(2):96-96
上古帝王尧舜,被儒家学派形容为古昔圣王,是至善至美,空前绝后治国平天下的圣君明王,仿佛人类所有的美德都集中在他俩身上。孔丘在《论语》中赞美他:“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4):59-59
在我们人体的某个地方,有作为进化的轨迹而被遗留下来的小小痕迹,从痕迹中也可知身体变化的历程了。  相似文献   

20.
张召鹏 《各界》2011,(5):50-52
吕端名片:吕端(955—1000),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人。先后经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代帝王,任职无数,并曾出任宰相。以病卒,赠司空,谥正惠。为官之道:当官就要装糊涂,糊涂也要讲智慧。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匡义驾崩不久,围绕太子赵恒即位的问题,北宋朝廷内部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