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东流 《瞭望》1993,(18)
1941年春,博古调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长,邀丁玲主编副刊。他对丁玲说:“副刊决不是报屁股,决不是甜点心。每篇文章都要起一定的作用,占一定的地位。”(见《丁玲文集》卷五) 博古对报纸选载文艺作品,有  相似文献   

2.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按照当时苏联当局的要求,必须取一个俄文的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是“博古诺夫”。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渡过湘江后,中共中央面临着一个生死抉择:是继续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进而葬送中国革命还是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使革命转危为安.中共中央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斗争,在通道、黎平和猴场三次会议上初步解决了军事战略问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彭淑  苏希杰  张嘉衍 《各界》2011,(11):26-28
i948年,高梁生于山东滨州。他的父亲顾准33岁,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财委委员、山东省工商总局副局长、财政厅厅长。依照北方的传统,为了好养活,他跟上面的一兄一姊一样,乳名也是一种粮食:高梁(通粱)。I982年,他33岁,考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成为父亲的学生、经济学家吴敬琏门下的研究生,专攻比较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重大贡献汪冬保周恩来于1927年11月上旬到上海中共中央工作,一直到1931年12月他调到中央苏区工作止这个阶段的大部分时间,他在中共中央领导着中央军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特科的工作,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8集电视连续剧《遵义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李德这个名字又引起了人们兴趣。这个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曾是红军以至中共中央的“太上皇”。当年,中国革命的前程就差点断送在他手上。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共产国际并没派出这么一个“顾问”。《传记文学》最近一期刊登的卢弘同志的文章《洋钦差李德之‘?”》,披露了内情—— 1931年10月,共产国际驻上海的情报组织“佐格尔小组”有两名成员被国民党军事机关查获逮捕,将要判处死刑。苏军情报总部派德国共产党老党员奥托·布劳恩(李德)携2万美元到上海营救那两人。李德来上海后遇到了老相识博古。当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8,(10):6-6
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田家英是其笔名。他祖籍成都双流,3岁时丧父,初中一年级时母亲去世,他辍学去中药铺当学徒并开始用田家英的笔名给报刊投稿。14岁时他在报上同一个教授论战并大获全胜,被人称为神童。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成都县立中学,1937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参加海燕社被学校开除,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各界》2010,(9):6-9
对今天不少中青年读者而言,吴满有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在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在《毛选》、《邓选》中被多次提及,还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边区农业战线的“吴满有运动”和工业战线的“赵占魁运动”,使两人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两面旗帜。吴满有是毛泽东的座上宾,毛亲笔为他题词:“天下有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红色英雄”,却在1948年的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国民党电台发表了他的“反共讲话”。  相似文献   

9.
菁菁 《各界》2012,(10)
1865年每月14日,林肯被刺杀,终年56岁。对于他的死,美国人民都认为是美国的不幸。而对于林肯,其一生中真正的不幸,则是他与玛丽·托德结婚后23年的家庭生活。在美国的书籍中,凡是谈到林肯的家庭生活,都会出现“林肯的悲剧”、“苦命的林肯”、“大人物在结婚上的魔障”等字眼。  相似文献   

10.
迟明,今年已75岁。他与沪上吴青霞,浙江凌虚之,被人誉为“三大鱼王”,自己则以“江南渔翁”为号。而迟明与他的老师林散之的遇合,更是一段为人称羡的传奇。1940年初春,17岁的迟明在安徽和县一所小学任教。一天,他在医生王福荣家中,偶然看到了林散之先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在交通稽查岗位上被不法歹徒连砍9刀,曾一度生命垂危。当他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时候,仍然痴心不改。他说:“为了交通稽查事业,我已经‘死’过一次。伤好之后,我还要干稽查。”这是他——  相似文献   

12.
徐光荣 《侨园》2023,(3):52-54
<正>马加是中国当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党和政府命名为人民作家的文艺工作者,他的几十部作品在现当代历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辉耀着家乡辽海沃土,铭刻在现当代文学史册,也长久地润泽着人们的心灵。他虽已在2004年以94岁高龄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新民方言谈吐,犹在目前与耳际,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拜访他老人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张嵌 《各界》2014,(9):54-57
理解一个人需要多少年。赫赫有名的东林党魁首,晚明名臣邹元标用了四十年。那个曾经被他憎恨,而最终被他理解的人,就是万历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万历晚期至明朝天启年间的政治明星。邹元标,在万历登基的早期,却是一个出名的“愤青”。邹元标,字尔詹,号南皋,江西吉水人。史书上说他“九岁通五经”,是当地出名的神童。他后来创建东林党的“战友”顾宪成曾说他“少有大志,性刚直,早年就学时,曾因忤逆师意遭罚。”  相似文献   

14.
徐一青 《各界》2010,(11):30-31
随着中共中央正式为王实味平反,他的一些事迹和有关材料亦陆续披露于报端。但对于他撤离延安及被秘密处死的经过却绝少有人涉及。笔者与王实味非亲非故,也没有在一起工作过,所以能提笔写作此文,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致有人怀疑他已“自动脱党”,所以才在建国后“重新入党”。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经中共中央调查取证,才搞清楚历史真相。原来,郭沫若一直是一位“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16.
荷衣蕙带 《各界》2014,(10):53-54
吴昌硕出身书香门第,八岁就能做骈文。也曾因为调皮被父母关在屋里。虽然被要求闭门思过,他却拔了一枚铁钉在砖上刻刻画画不知疲倦。从那时起,他就迷恋上了篆刻。吴家清贫,买不起刻刀,印石,他就用废铁磨刀在砖石上练习,还因为废寝忘食的刻练导致双眼昏花把自己的无名指给凿伤了,又由于缺医少药,没有及时医治,使得无名指烂掉了半截。  相似文献   

17.
在我心中,耀邦同志不仅是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挚友,更是一位令我尊崇的良师。耀邦同志1930年15岁时即投身革命,当了小红军。1987年1月,他卸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千钧重担。1989年4月8日上午,  相似文献   

18.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史书上说他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王稼祥同毛泽东商议后,由王稼祥出面提议,并得到周恩来、张闻天、朱德、陈云等的积极支持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以上按姓氏笔画为序);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第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  相似文献   

20.
孟宪实 《各界》2010,(12):69-7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70岁的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又过了9年,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是他都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是一个成功者,商鞅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