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思睿语     
《求知》2013,(7):1-1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是可以具备的。——塞万提斯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云烟,在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传承中,日久弥新、更臻醇厚。◎有一种精神,能够历经时代的风雨,在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点亮火种,闪亮如斯、恒久生辉。◎有一种精神,能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使中国人民经受灵魂洗礼和精神涅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如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4.
邹广文 《理论视野》2012,(11):10-12,20
从哲学的学科定位来看,哲学所有的致思与努力都要围绕着"人"来展开。而人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二重性存在,身居经验世界却憧憬着可能世界。人在向可能世界的进发过程中,谋求着三个基本向度——完整性、根本性、理想性。  相似文献   

5.
三杯茶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间是1993年3月,一个叫摩顿森的美国人正在挑战这个世界第二大高峰,他想沿着巴基斯坦境内的山坡登上山峰,但意外却发生了。雪崩蜂拥而来,他被无情的白雪覆盖在山峦下面,两天两夜时间,他凭借着雪堆中残存的氧气生存下来,但饥饿时时折磨着他的肉体与神经。  相似文献   

6.
蔡利民 《理论视野》2012,(11):13-16
哲学的产生与人类的生命体验相关,而生命体验的核心是灵魂与肉体、生与死、命运与偶然等呈现的人生二重性。哲学家思考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神、人与宇宙天地万物的关系,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 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 合适的便是这个词──创造 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的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个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而是心灵发动的。正…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4,(6):59-59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1990年,恰逢 三个充满痛苦和屈辱的历史节 日,这就是鸦片战争150周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 明园130周年;八国联军攻入北 京90周年。每当人们回顾这些 历史事件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画面,杀人不见血的鸦片,毒害着中国人的肉体和灵魂!英国的大炮张开血盆大口,向中国的沿海城镇狂暴轰击;冲天的烈火在浓烟滚滚  相似文献   

10.
一家机构随机调查,在“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栏里,整理出五种主要答案:A.知识比金钱更重要:B.能力比知识更重要。C.权力与关系比能力更重要;D.金钱比权力与关系更重要;E.活着最重要。  相似文献   

11.
姜军  晁储君 《学理论》2010,(16):47-48
人的肉体是感性活动不断内化、积淀的产物。人类的肉体决不同于动物的肉体,因为人类的身体里面内化和积淀了人类社会几百万年的发展史。因而人的生命体是积聚着全部生产劳动成果的具有社会历史属性的产物。因为物的最一般的属性是感性对象性,人的肉体只有在人化的自然中,在使用和消费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产品时,人的沉睡的本质能力才会被重新唤醒。  相似文献   

12.
身体哲学与哲学的"身体"——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书俊 《理论探讨》2007,1(1):104-106
如果把精神与肉(身)体割裂开来,就会导致两种必然的结果,要么把精神当做一切现实的基础;要么就把身体当做唯一的存在。前者必然导致客观唯心主义,而后者则导致非理性主义,或者称之为唯意志主义,同样也是唯心主义。任何试图用某种超越传统来创造所谓的新的哲学思想,如果是背离了客观现实,只能是一种奇思玄想,或者是一种谬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也只能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中体现出来。脱离开肉体的精神只能是唯灵主义,而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13.
人生之思     
学群 《党政论坛》2008,(12):60-60
人和飞禽走兽,在不同的皮囊之下,骨子里是多么相近:大腿装在两根粗大的骨头上,往上连着脊椎,肋骨在两边呈弧形展开。再往上,颈椎将颅骨举起,颅骨上几处洞穴,用来安装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之类。建筑在这样一具骨架上的肉体,攀爬抓打奔走跳跃喜怒哀乐,衍生出多少故事!  相似文献   

14.
窃以为,“三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练出一手抓“活的灵魂”的功夫c何谓“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说:“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c”具体,是事物存在的形态,凡事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和事,”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在“三讲”教育和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掌握好这个“活的灵魂”c只有牢握好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三讲”教育中深入地剖析自己,从而有力地促进自己的进步;只有抓住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就事论理,增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超越     
她就土生土长在这美丽而贫穷的山村小镇。远离省会长沙的西部大山和两千多年沧桑历史记录着它的幽深远古;酉水河缓缓流动的清波和山间跌落轰鸣的瀑布滋润着它的肉体和灵魂。过去的几百年间,它一直是土家族土司王的都城,人们便叫它“王村”。 岁月悠悠,如静静酉水逝去。王村日复一日地变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8,(6):64-64
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人若视、卧、坐、立、行过度是有害健康长寿的。  相似文献   

17.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0):11-11
◎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外滩白领◎一位客人拜访禅师。来时忘带礼物,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说:"我空手而来。"  相似文献   

18.
1现代科技文明正在急剧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人的精神或灵魂状态。我的一位朋友,原先是浦东川沙县农民,近年来因做房地产生意发了财,在浦西高层公寓买了一层房(第2互层),并将他的65岁老母接来同住。从小在乡下清末那幢农舍长大的老母亲时时抱怨:“我住在21层,每天睡觉都感觉自己是悬在半空中,心好像永远落不到肝上,特别不自在!”这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不适应,跟不上。这是人性在抱怨;人性跟不上科技形势。是的,20世纪末人的灵魂状态是《人类文明功过》一书研究的内容之一。检验一种文明的好坏重要标准之一,是看人…  相似文献   

19.
叶金梅 《学理论》2009,(28):169-170
晚年的叶芝,在《驶向拜占庭》中道出了对青春不再的悲叹和对永恒生命的向往。诗中迟暮与青春、灵魂与肉体、自然与艺术、情欲与理智等重大主题碰撞融汇成了复杂的哲思。一直以来,这首诗被推作像《希腊古翁颂》那样歌颂艺术的典范,被视为诗人重灵轻肉的高贵精神的体现。然而,它的伟大动人之处,似乎潜在于更深刻的蕴含。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入手,拟在发掘该诗的深层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柏拉图试图根据正义在个人灵魂与城邦中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城邦的正义来探寻个人的正义,简称城邦—灵魂类比。对于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有学者对类比提出的合法性、类比结构能否一一对应等问题提出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正义观念能否作为这一类比的支撑。通过对"观念"("■")一词的内涵分析,揭示了在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中暗含着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论证的合法性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