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06,(5A):124-124
欧盟委员会将出台新的法规,对当前普遍使用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规范,以确保公民的安全隐私免遭侵犯。  相似文献   

2.
方婷 《政法学刊》2011,28(1):22-28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一刀双刃,RFID技术也必然会带来众多的冲击与隐忧,特别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问题。因此,应当借鉴欧美的先进立法经验,建立RFID隐私保护的立法;逐渐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自律建设;并不断增强公民对RFID隐私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RFID(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射线的波长来自动识别或追踪个人及一些信息资源。它替换了条形码的许多技术。条码需要的可视线是不容易获得的。RFID系统中将一系列独特的顺序号存储在芯片里,发射器或者ID标签可以从RF读卡器中传输或者读取。  相似文献   

4.
香港国际机场2007年年底起正式全面引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行李带,成为亚太区首个引入并全面应用此技术的机场。正值新春外游高峰期,这项新技术的启用加快了机场行李带识别能力,增加了行李读取的准确度,读取率由过去的80%大幅提升到97%。大大提高了机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世界著名零售商沃尔玛要求,其最大的100家供货商2005年1月以后所有运送到沃尔玛的货物箱和货盘必须附加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小供货商2006年也要执行该政策。同时,随着国际RFID技术的标准ISO/IEC8000的推广和EPC(产品电子代码)标准的出现,国内业界把关注的焦点从RFID的技术功能转向商业市场。  相似文献   

6.
雷玉堂 《刑警与科技》2008,(20):112-117
RFI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是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两大难题,因而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而可应用在更多更广泛的场合,所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施俊 《刑警与科技》2006,(5A):71-74
目前中国安防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为防盗报警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广阔和空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不断提高和完善安防管理的水平,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安防设备的研发,提高安防系统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称为影响未来的十大IT技术之一,在各行各业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安防领域更是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范春阳 《刑警与科技》2007,(11B):102-107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多种多样的生物识别方式层出不穷,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手动签名以及声音识别等各种技术不断衍生和发展。其中的虹膜识别技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有开发,但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市场不容乐观。 那么作为一项最精确的、最最伪造的,处理速度最快的生物识别技术,在面部识别、静脉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都有所发展的今天,虹膜识别产品的应用为什么没有进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当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等国际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组织声势浩大地“进军”中国市场时,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的大旗下,国家标准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机构纷纷提出各自建立中国RFID标准体系的策略,并与国际标准组织进军中国的攻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内外混战”、“外外恶战”、“内内角力”的战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应用于当今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设计和构思。经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考察表明,该文论述的RFID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是可行、实用和高效的,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几种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自身的特征,如声音、眼虹膜、视网膜、指纹、面貌以及人的签字等来识别个人身份的一种新的技术。因为人体生物特征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即具有唯一性,所以只要用高科技手段将各个特征识别出来,即可鉴别每一个人身份的真伪。显然,这种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政府、军事、公安政  相似文献   

12.
《刑警与科技》2004,(10):159-161
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早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在今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沈文文 《刑警与科技》2013,(22):268-272
<正>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of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相似文献   

1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认定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工作模式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过程,指出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雷玉堂 《刑警与科技》2007,(6B):128-134
由于人体面像识别技术具有不用人配合、简便、准确、经济及可扩展性良好等特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出入口控制、安全验证、安防监控与搜寻罪犯等有关方面。本文介绍人体面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技术指标、优缺点及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比较,在智能视频监控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7,(1B):26-26
英格索兰隆重推出全新的WaveMode系列电子锁,采用非接触式射频技术,专为酒店和休闲度假场所设计。无线技术的使用将安防和操作友好性的概念推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它是指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和验证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身份识别方式,在许多身份识别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出自于1999年,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讯息传感设备与网际网路连接起来,提供智能化识别与管理。物联网整合了资讯传感设备,如无线辨识系统(RFID)、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雷射扫瞄器等种种装置与网际网路结合,使各种物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过程,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资讯的互联与共享,可透明化管理物品。  相似文献   

19.
温从兴 《刑警与科技》2014,(17):117-119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万便、安全、有效的身份识别技术,它认定的是人本身,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标识物。生物识别技术这种技术之所以被安防行业所推崇,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表达“我是谁”的需求,生物识圳技术可以依据人类自身所同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目前安防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生物识别技术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沈文文 《刑警与科技》2013,(20):104-107
<正>据某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将达到13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估计18.7%。回顾2012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手掌识别、静脉识别、签名识别、DNA识别等等,行业细分不断清晰。本文特针对2013年上半年生物识别产品市场概况,以及产品及技术概况进行市场调查,希望能给读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