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红宇 《学理论》2010,(21):112-113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将为中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为世界展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样本,树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没有生态文化的广泛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就不可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就不可能深入持久。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劳动"是物质性与文化的双重实践,以此来把握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资本逻辑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其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警惕"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八大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制度性约束,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消除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当代中国的文明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转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双重危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和文化冲突不断加剧,使得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友好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更是人类社会享受一切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在中国的提出与实践有其必然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与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人们应树立一种尊重自然的伦理道德观念,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缓解乃至解除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国范围内出现的雾霾、洪涝灾害以及频频发生的地震、自然资源的捉襟见肘,不得不让我们停下脚步,审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们带来的伤痛。生态补偿制度的早日确定是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优途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为五位一体的地位,而如今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贯彻执行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现代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生态环境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人类实践对科学的理解,将其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摆脱生态困境,从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以及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综合学界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应从时间和要素两个角度的结合上来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从时间意义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进步的新文明,是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形态。从要素角度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取  相似文献   

10.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需要,可率先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都市示范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要求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准则,健全完善健康有序的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4)
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科技支持,为区域发展培养生态型人才,为区域生态发展提供示范效应。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可以通过实施"生态导向"的校地合作工程、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开展常态化的生态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与“四个文明”的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不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综合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传统四个文明建设反思的产物,生态文明的内容逻辑地包含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之中,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建设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周军军 《党政论坛》2013,(21):53-55
理清生态文明素养的丰富内涵,是提升国民生态素养的前提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国民更加牢固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才能聚集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基于中国梦的理论视域,国民生态素养至少涵盖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随着生态文明的兴起,中国实施高校生态法制教育是对生态文明的积极响应,而通过生态法上的人意识培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法制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新理念,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廉洁的政治体系作保障,廉政建设也需要生态文明发展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契合。实现生态文明发展与廉政建设契合的合理路径,首先需要构建以廉政建设为保证的生态文明发展环境,其次是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抓手。新世纪新阶段,闻名中 外的太极拳发祥地河南省温县用科学 发展观统揽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坚 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为中部县域加快和谐 社会的构建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承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能较好地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同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康纳和福斯特研究路径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奥康纳以"生产条件"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福斯特则在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过程中阐释了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两位学者及其学术共同体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对当下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既重视经济发展,又要考量生态后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变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内涵丰富、价值深远,能够从理论上指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自然观、科学的发展观,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智慧指南;在实践上有助于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生态化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