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犹如心中搁着一瓶蜜罐,久埋心底,却越品越甜,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3.
叶学贤 《世纪风采》2014,(10):20-2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新疆罗布泊地区金光喷发,火球凌空,一阵山呼海啸的巨响震撼大地,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霎时间,那片天空云蒸霞蔚。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当人们关注着中国的西北角那些原子弹的研制者时,也许人们还不知道,在当年秘密开进原子弹试验场的万名将士中,还有一支活跃的“娘子军”。尽管她们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2):107-107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世界!而仅隔两年零七个月,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再次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的最快记录。无数中国人尽情抒发内心的兴奋...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纵览》2004,(10):10-16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人民为之欢呼.欢呼的人们知道中国能拥有原子弹,是何等的不容易.但人们可能不知道,毛泽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到底倾注了多少心血……  相似文献   

8.
曾有人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两弹一星”的爆炸和飞天,铸造了和平的盾牌。当年,周恩来总理负责具体筹划和组织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如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中国铸造和平盾牌的艰难历程随着档案的揭秘,慢慢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逐渐为国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景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冯华  喻思南 《奋斗》2022,(2):27-28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耸立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它使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振了国威。振了军威,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消息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喜事。没想到好事连连,聂荣臻率团赴苏联谈判传来佳音:于同年10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苏联答应在火箭和航空等方面援助中国,还许诺向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一些技术资料。虽然这些东西当时已经过时了,但对于一张白纸的中国还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初,大学毕业的罗箭被分配到位于北京郊区的国家核试验研究所,开始参与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当时的核试验基地在新疆。当年3月.国家决定,选送罗箭等一批科技人才组成一个试验队到新疆工作。这是一个绝密的国家任务。当时上级的要求是,执行任务的决定不能对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说。  相似文献   

15.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有一颗没有爆炸,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由于爆炸的那颗原子弹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另一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并没有受到损害。接到报告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  相似文献   

16.
1964年4月,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即二0二厂)904研制成功。8月,41号工程总联动试车。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科学家评论说:没有904的研制,就没有41号工程的总联动,也就不知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要延至何日。而负责904核燃料元件的功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1949年8月29日4时,苏联第一颗代号为“铁克瓦”(俄语意为“南瓜”)的原子弹爆炸。在莫斯科留学的刘允斌注意到,苏联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对苏联的强硬政策立即缓和下来,接着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事实使刘允斌意识到,原子弹不仅能…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9.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二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空爆成功。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听到汇报,笑着说: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那个月,赫鲁晓夫下台;我们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胡志明75岁生日快到了。这时,胡志明也到了长沙,听说毛泽东要会见他,特别高兴。一见面,他就快步上前拥抱毛泽东并问好。他发现毛泽东嗓音沙哑,便问,"毛同志,你病了吗?"毛泽东说:"我患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请你少讲话。"胡志明  相似文献   

20.
作为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李觉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1月14日,在李觉80寿辰庆祝会上,著名科学家、原核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举杯向李觉敬酒时说道:"你是中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功臣。"此话对李觉作了极高的评价,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