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价值一般理解为是新闻客体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对于新闻主体需要的一种效应,它来源于新闻客体,取决于新闻主体,产生于新闻实践活动。对新闻活动中“新闻价值主体”进行探讨,必须从两个不同层次进行认识:一个是直接面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加工的新闻工作者;另一个便是面对经过选择加工并经过各种通道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受众。以受众为中心、以传者为主导,实现两个主体价值评价的最大重叠才能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肖鲁仁 《求索》2007,(7):186-187
经济新闻的价值结构不同于时政、社会、文体等新闻门类,影响力是经济新闻的核心价值。将影响力置于经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之首是因为在分析新闻事实、传者与受众三者关系时要真正体现出受众本位意识。经济新闻的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因传播而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一是解析新闻事件所引发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两种影响力中后一种影响力常常更加深刻而持久,这也是经济新闻引人入胜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一些大学生对政治关注程度不高、不关注时政新闻;政治信仰松动、远离主流价值;对于政治参与的认识较为浅薄、主动参与性较弱,等等。究其原因,微时代"扁平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新趋势、各类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政治认同淡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将政治认同由内在情感升华为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4.
李芹 《山西政报》2006,(24):47-47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新闻学说到底就是人之学。新闻的传者、受者都是人。所报道的信息也都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某种活动。所以,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关注。一直以来,人文关怀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新闻事业在人文关怀的传统下不断发展.人文关怀也在新闻传播中被体现、认知并不断地升华。新闻传播如果离开了人文关怀.便是一张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消息纸”。  相似文献   

5.
从《新闻记者》2011-2016年66条假新闻案例看,假新闻在移动网络上的传播特点有:出现了新型炮制者——利益机构;传统媒体仍然是假新闻的主要生产者;"新闻价值"仍然是假新闻传播效果的决定因素;社会新闻仍然是假新闻的主角;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特征;生产与传播更加便捷;传播由喷淋式进化为裂变式二级传播效应凸显;辟谣有了新阵地,网民成为揭谣生力军;部分媒体人专业素养不足仍然是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内因;市场过度竞争仍然是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外因。阻断假新闻在移动网络上的策略有:加大处罚力度,输血传统媒体;及时公布真相,发动网民自发辟谣;强化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升网民网络素养,阻断假新闻二次传播;根据危害程度,依法依规惩处。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事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社会人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概念与新闻定义应该以社会实际与社会人的生活实际作为逻辑思考的起点和归点,笔者从哲学现代意义转向视角观照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环境,思考新闻概念和新闻定义,新闻概念和定义应该包括新闻评论涵括对意义的思考,这一思考不会带来理论和实践的混乱,其理论突破的冲击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是新闻回归社会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勇  石义彬 《求索》2007,(1):173-175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新闻传播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由热衷报道公共领域、权力与政治,转向热衷报道私人领域、身份与认同;新闻日益娱乐化,大报日趋小报化。受众对现代信念和审美趣味的抛弃,以及资本对新闻业前所未有的渗透和干预,是西方新闻传播后现代表征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正确把握"宣传"与"新闻"关系的角度,引入"话语"的概念,分析了党报由"宣传话语"进一步向"新闻话语"优化的路径,即:一是"灌输话语"优化为"传播话语",二是"概念话语"优化为"事实话语",三是"官样话语"优化为"公共话语",四是"唯上话语"优化为"亲民话语"。  相似文献   

9.
<正> 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的事实信息。构成新闻传播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因素,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接收者,缺一不可。新闻传播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关系结构中,新闻信息由传播者向接收者的流动过程。“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时期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崇高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经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相关,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千龙网由北京市委宣传直接管理,是北京市属重点新闻网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新闻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是北京网络新闻信息的总门户。构建起多终端、多功能的传播平台。拥有近50个频道(特色栏目)和中文、英文两大语种。除传统的原创文字新闻、评论、图片、视频、直播访谈外,发展了动画、漫画、图表、网游、语音、舆情等,是国内新闻网站网络表达传播样态最为多样的网站。"兔爷动漫"、图表新闻、千龙FM、千龙微视"一分半"等特色频道或栏目受到业界关注。图表新闻《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获得境内外好评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有四:一是信息传播流量、信息传播手段、信息传播平台的非对称性抗衡;二是舆论战在战略谋划、战役组织、战术进攻等多个层次的整体较量;三是传媒武器在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对抗;四是新闻舆论管控手段在军事保密与舆论引导中的软硬交锋。国际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作战样式的创新,都使高技术条件下的新闻舆论战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的三重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传播、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纯理论传播到指导民族解放的转向;从正义理论设想到具体正义制度建构的转向;从对人的阶级性理解到对人的价值性尊崇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每次转向都对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思潮为新闻改革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人文精神为新闻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人文主义思潮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转变,人文精神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价值评判标准;新闻传媒成为人文主义思潮传播和扩散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子对传播有深刻的认识。他创造了"道""、无"、"有"等传播符号,并提出"道"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他对传播的方式方法、传者及受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传播应遵循自然规律,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传者要真诚交流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催生了新闻理论的创新。当前,应当引起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要理论前沿问题主要是:关于提高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关于新闻传媒产业属性认识;关于突发性敏感性问题报道;关于公共安全事务的舆论调控;关于"三贴近"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记者这份光荣职业的尊崇。"传播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记者义不容辞的使命。9月26日至28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迎十九大·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演讲活动深入我区5所高校,记者们用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告诉大家如何"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高校学子上了教科书以外的"生动一课"。  相似文献   

19.
库恩有关科学发展的理论分为五个阶段:前范式阶段;范式的出现;范式完全被接受为“常规科学”;式中出现反常、例外,研究兴趣的下降;范式的瓦解,向新的范式转向。当一个范式瓦解,新的范式又会开始同样的循环过程。借助库恩的科学的发展理论来理解跨文化传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跨文化传播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到七八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上述科学发展的前几个阶段。要使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原则规律具有普遍性,从而达到成熟科学的第四阶段似乎目前还很难。当前在中国大陆逐渐发展起来的跨文化新闻传播正遵循跨文化传播学研究中的三种研究传统:民族志、民族中心主义和公平三种研究传统。但跨文化新闻传播要达到成熟科学的第三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作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新闻界沉闷干涩的“怪圈”已开始变得热闹、繁杂起来。尤其是新闻传播的主体——记者,更加敏感和活跃。他们在强烈的参与意识驱驶下,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审视、评价和报道社会生活的七色彩虹。然而,就跟任何果实的获取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一样,记者们也同样面临着现实的挑战,随着民主政治生活的演进和法制观念渐入人心,新闻的接受者已经由被动转向了主动。特别是在新闻传播中有关道德评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