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5,(4)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民生投入不断加强,民生改善力度显著加大,呈现出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效互动、良性循环的格局。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结出硕果,江苏大地上正展现出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教育惠民:筑牢民生幸福之基江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国最早提出并积极  相似文献   

2.
黄丹 《当代广西》2015,(2):30-31
<正>2014年,我区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向基层和民生倾斜,全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保障房等民生支出达到26443.52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76.5%,较上年增支178.78亿元。这一年,我区民生工程不断呈现新亮点,在民生"大考"中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教育亮点频现,实现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等"七覆盖"。2014年12月,天峨高中、合山高中通过验收评估,被自治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绿园区人大常委会以"民意我代言、民生我帮办"为主题,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广泛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活动中,每位代表要做到"五个一",即走访1—5户选民、开一次选民座谈会、为选民办一件实事、为民生工作建一言、上交一份履职小结。在广泛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每个镇、街选择一到两个群众普遍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群众》2014,(3):22-2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到去年报告中"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再到今年报告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无锡:"菜单式服务"暖人心无锡锡山区9个镇(街道)114  相似文献   

5.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吐露心声,其民生情怀一览无遗。在今年由他所作的长达40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民生的内容占了近1/4,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代表们评价说,这是一份以"民生为本"的好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更加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完善制度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自觉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做到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年都有相似的民生热度,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民生指标。2015年自治区"两会"传出好声音——2014年年初承诺的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安居、土地整治、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写满了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幸福——社保惠民工程将45.83亿元的生命厚礼送到全区年满60岁的城镇居民手中,安居惠民工  相似文献   

8.
<正>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7月份,总书记来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吉林的发展和民生工作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省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扎实推进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包袱重、欠账多,一些历史遗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4)
<正>岁末年终,工作干得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看老百姓脸上的"表情包"。让8000万江苏人的脸上洋溢着"最美笑容",既是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直接体现,又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至上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改善农房,从教育改革到养老服务,从重点突破到制度发力,江苏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把一个个民生"痛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认可、真点赞,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本期围绕民生工作策划推出一组文章,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介绍相关重点工作的具体安排、进展动态,总结实践探索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现迈向高品质生活的坚定步伐。  相似文献   

10.
正民生是最大的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民众过上更优质的生活。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的"获得感",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回望2017年的云南,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力透纸背、温暖人心:2017年,民生支出4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扶贫专项资金支出117.8亿元,教育支出1001.6亿元(同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政府工作更主动回应百姓期待、财力更多用于民生事业、目标制定要贴近民生,对此,代表们在审议中纷纷"点赞"。于伟国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百姓富是建设新福建的根本目的,生态美是建设新福建的永续优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如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绿色发展?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省人民的小康梦  相似文献   

12.
<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4年,国家下达了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而北京去年全年PM2.5浓度实际下降4%,"APEC蓝"备受好评。其实,无论向雾霾宣战还是纾解交通拥堵,无论改变看病难、看病贵还是加大住房保障,哪一项不关涉民生?哪一项民生改善不受称道?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民生仍是最富魅力的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是最悦耳的声音。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1月29日上午闭幕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说是高票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人社系统优质窗口""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一项项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如花绽放,让桂林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用数字与成效交出一份幸福而精彩的"民生答卷"。"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抓民生要用心用情,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补齐短板,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  相似文献   

14.
正民生是为政之要。本次大会,"共享发展"成为代表审议的高频词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共识,更是承诺。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回望过去的五年,省政府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让八闽百姓感受到的是满满当当的获得感。全省民生相关支出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七成,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0亿元,完成了110件为民  相似文献   

15.
紧盯一项项民生"工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力促社会公平正义;主动介入社会管理,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依法履职的重点,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开启了新征程,见证了建党百年的历史荣光;我们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镌刻在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切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交上了一份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回望这段历程,总有一个瞬间值得铭记,总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虽然它们只是岁月长河的匆匆一瞬,但闪耀的光芒,却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不能让政府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不能让人大代表的期望化作"水月镜花"——带着这种坚定的决心和信念,都昌县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在上届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政府民生领域工作的监督力度,让全县人民收获了一份份民生厚礼。心系饮水安全都昌县地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边上,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全县24个乡镇中有16个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4,(4):15-15
正从就业到收入,从社保到住房从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今年全国两会作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部署。这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也是必须兑现的郑重承诺。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尽管一度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增幅下滑,收支矛盾突出,但党和政府竭诚尽力,坚持"紧不能紧百姓,减不能减民生",在民生投入上保持"刚性",确保支出,使  相似文献   

19.
正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浙江省宁波市民政系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激发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时期,宁波民政事业取得新的成效,为宁波民政进入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推动宁波民政事业迈向新的征程,积蓄起奋力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紧抓民生服务短板,抓好顶层设计,创出了民生工程"1+8+N"建设、服务、管养新模式,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两级中心",综合实施八大民生服务项目,探索N个服务、管养新机制,走出了一条民生工程建设、服务、管养的新路子,较好地解决了民生工程"怎么建""怎样用""如何养"的三大难题,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