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说新语     
<正>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最近,中国"新四大发明"世界走红,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显著进步与不断增强的软实力以及综合国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如何将它们走红的启示转变为行动指导,进而让更多新发明涌现,是我们自豪之余需迫切思考的问题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6月27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回信甘肃残疾考生魏祥,称赞他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真心拥护,在国内外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梦已经成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围绕着精神家园构建这一主题,探讨"中国梦"的民族特点及其世界意义,从而认识到"中国梦"的民族特点在于它是中国人的家园之梦,"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在于它能够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共享单车,因其解决了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痛点,而被广泛称道,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自2015年5月第一辆无桩共享单车首次出现在北京大学校园起,各路投资资本开始疯狂追逐,多家共享单车公司应运而生。2016年,以"随取随用"为目的的共享单车开始活跃在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并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很快演变成一股共享经济的风暴席卷中国。  相似文献   

4.
岳成 《小康》2018,(27)
正在开创性、回应性和包容性方面,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出台的具有综合性、调整电子商务全流程的《电子商务法》所取得的突破值得称赞,同时,这部法律的未来实践也令人期待。被称作中国现代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电子商务"交易之规模,已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至2017年的29.16万  相似文献   

5.
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先人通过对指纹进行长期观察、运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其与"四大发明"具有同等意义。数千年来,指纹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象征、证明凭据和诚信标志,大量应用于社会管理与民间交往等众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7)
正无论中国经济增速如何减速,都应明确一个底线——即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由此,中国经济走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怎样科学、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我认为核心在于把握"新常态"。新常态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从2014年至今两年间,我在各地的调研当中,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在讲新常态,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发现一些同志还没有完全认识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王志功在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中,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造纸术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就已经有了纸。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初期的麻纸,是世...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新中国前30年以"合"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则以"分"为主要特征。但是多年来,由于"分"的方法不当,不能从价值方向上正确引导社会,不能有意识地推进行业与社会自治等,今天以"分"为特征的中国改革正面临着失控的巨大危机。如何保证"分"的改革不至于失控,达到以"分"促"合",则是考验执政党的最大难题之一。儒家王道提出了解决分—合矛盾的一种理论方案。从儒家王道,特别是《春秋》正始之道看,当前中国改革的首要任务并非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是通过政府力量重建价值、重塑人心,引导行业与社会自治。中国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素以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而自豪,但是,纵观两千年来的煌煌文化史,为什么我们除了四大发明可以自慰,就再没有第五大、六大乃至七大、八大发明?四大发明究竟是文明演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还是偶然现象?为什么特别是在宋王朝之后中国的发展日趋停滞?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无数农民造反运动永远摆脱不掉推翻旧王朝后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并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晚年设想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对比,结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扼要分析,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张腾 《人民论坛》2013,(2):220-221
儒家学说从初创至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不断吐故纳新,始终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安邦定国的指导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学并称"显学"的儒学,并非名副相实。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秦儒学倡导的德治、仁政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霸政要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纷争局面使儒学无法独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经济学争论,主要发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间。在哲学的视野中,这场争论的基础在于历史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发展规律,根源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时代要求我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写出具有历史分析和矛盾分析的科学经济学;以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特殊规律的理论为根据,写出反映中国社会中介过渡性的发展经济学;以"现实的人"论为指导,写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学。三者合一,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内涵,将产生反映当代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妇孺皆知乃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不过,最近有专家指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才是中国古代最高科技水平的典型代表,这四样东西才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发明。不管此说是否成立,中国是瓷器大国,精美的瓷器几千年来让中国扬名海外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这句名言并非在开国大典上所说的,而是在1949年9月21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庄严宣告,这一天,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新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治"是历史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充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充分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因而有着属于制度体系本身的本质优势;通过与苏联模式及"苏东之变"、西方模式及"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因而有着突出的比较优势;根据《决定》的概括,有着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之治"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国意义在于,打造了或正在打造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清廉中国、活力中国等等;其世界意义在于,中国本身的发展就是在为世界做贡献,同时许多制度、做法、经验也为世界所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教授关于产业政策存废的争论引发了各界的热议,也吸引了很多著名学者的加入。这场产业政策之辩并非普通的学术争论,其对于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意义重大,甚至决定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和中国经济的稳健运行。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促进或者调整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其内涵不仅包括产业规划、产业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还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十三五"期间,经济正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逐渐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全面部署中国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战略举措,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境界。"四个全面"之所以"新",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紧扣时代发展的新问题,着眼未来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湖泊休闲",一般人会认为这并非一个新概念。但是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它的诞生时间,仅在一年之前,并且全部与一个中国的湖泊有关,这就是"东钱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界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是对立的",这实为似是而非的误读。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仅指"虚假意识",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含义。另一方面,列宁在描述性意义上,以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称为"社会意识形式""统治思想",研究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功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强调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在否定性意义上,以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的意识"来界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提出并强化"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在肯定性意义上,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来定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和策略等。澄清这种误读,不仅可以对诸种学术误读进行有力回击,而且有利于充分把握经典作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艺术终结论"在艺术的"现场化"语境以及艺术的"哲学化"存在中深入反思当代艺术与美学现实,它并非强化某种终结的事实,也并非意味着走向研究的终结,它所提供的思想启发与艺术反省对当代美学研究而言正是一种警醒式的开端.在美学视野中,"艺术终结论"意味着"艺术本质"的问题所面临的新的危机,"艺术终结"研究对深化当代美学与艺术文化的现实发展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