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为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对于培养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高培育时代新人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锡文 《人民论坛》2020,(1):112-113
大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达能力为抓手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断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以新思想的精神价值意义、理论逻辑体系、科学思想方法为重点,统领学校思政工作,拓宽思政理论教育主渠道,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新要求新元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坚强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正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高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诉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学科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既反映了新时代的学科任务与要求,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通过对2017年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究数据与文本内容的分析,有助于宏观把握当前新课标研究的动态与方向,为落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又要注重青年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要营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两步走"战略安排,为青年履行责任和使命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9.
办好"关键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牵住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把加强党的领导、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课程改革、发挥教师作用充分结合起来,坚持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协调联动,以改革创新精神让"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和解答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定位、总任务和总要求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坚持管、学、导、育并举的优化路径,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8,(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太原市认真组织开展了"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奋斗者,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共识和力量,使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领会并自觉践行,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作出了积极有益探索,提供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围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布局树立强国富民之志,以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为首要社会责任,以当代中国精神为指导,推进"忠、孝、爱、善"的基本道德要求落地,推动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蓝贤发 《人民论坛》2021,(5):150-15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爱国主义具有价值共通性和情感互融性。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走进红色历史、领悟红色精神、践行红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确保党对新时代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为此,新时代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以及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时代呼唤青年,新时代的青年展现风貌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培养民族情怀,展现全新风貌,树立担当意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新时代塑造新青年时代是青年发展最宝贵的沃土。回首百年前,青年囿于民族危机,空有一身本领难以施展。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为全国中小学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制定了实施“路线图”。基于《意见》“突出关键地位、强化统筹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中小学思政课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以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立足新时代“国之大者”,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发挥关键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痛点、难点,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抓住关键中的关键,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强调制度机制保障,强调各方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8,(5)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当代中国,培养具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为普通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培养时代新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思政课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务实之举,是协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主题教学具有层次性和进阶性,是连接、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方式和抓手。深挖以主题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定位、根本遵循和实践进路,能够在实践中推动学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应培养勇于奉献的胸怀和品质,做到甘于担当;提升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与魄力,做到敢于担当;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做到善于担当。高校应深刻把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要求,讲清楚什么是担当、为谁担当、担当什么等问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将使命担当教育融入广大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