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正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河湖清淤工作,通过对河湖进行清淤,恢复和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治理水域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但是,多年来北京市的河湖清淤工作尚不到位,成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建设水生态文明,既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实施常态化的城市河湖  相似文献   

2.
正水生态环境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展示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的直观窗口。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转变观念,提高对生态环境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转变片面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行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5):51-51
沿民歌湖由东向南行,一路上,从锦鳞戏水、碧波游船,到绿树成荫、高楼崛起,一幅"山水相衔、绿羽成脉"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水""绿""城"交融共依、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让这个现代"双城记"在这座邕水之畔的南国之城精彩上演……南宁,被中外游人盛誉为"花园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南宁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4.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科学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2015年4月,鹤壁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 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5.
正环绕三明市区的山体不仅提供美丽的绿色景观,而且发挥着固水、净气等"城市绿肺"作用,是市区重要的绿色生态保护屏障。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向山要地现象日益突出,客观上造成山体生态脆弱、景观受损、地质灾害隐患增大的风险。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顺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之需,  相似文献   

6.
<正>河道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河道一旦受到污染,既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又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当前,河道综合整治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水系沟通不顺畅。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区规模逐步扩大,一些地方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用地紧张与水网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不断与水争地,不少末端河道被填埋或封堵,城市河网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控源截污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刘永明  周先荣 《政策》2008,(11):37-39
武汉是典型的富水城市,长江汉水市区交汇,拥有大小湖泊166个,市域1/4以上为水覆盖。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武汉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保护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汉市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计划总投资87.69亿元,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湿地群、世界一流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是武汉市近年须用大手笔做好的一篇“水文章”。  相似文献   

8.
陆安亚 《群众》2021,(1):44-45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我有幸作为三湾公园建设参与者,见证了“三湾”区域从原先脏乱差的“城市洼地”,嬗变为景色秀美的城市生态公园,成为建在群众心中的幸福花园。  相似文献   

9.
水利建设应注重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文明总是伴水而生。文明的发韧与成长,水利建设是关键,水安则人定,水乱则人离。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从葛洲坝到三峡工程,无不显示了水利建设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是江苏顺应科学发展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决策。沿江水利是伴随沿江生态文明带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其内容包括沿江的防洪大堤建设和沿江的城市水利建设。沿江水利是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没有沿江水利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重庆行政》2014,(2):I0024-I0027
正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水生态,强力推进规划、管理、工程、生物、农耕五大措施,重庆市开县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新开州。到2017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超过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安全达100%,全县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地表水无Ⅳ类以下水体;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市“十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的蓝图上,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的定位是:要建成重庆市的生态经济区和第二大城市。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新兴产业的支撑。正是基于此,并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关于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精神,万州区确定了万州水利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发掘水潜力、发挥水优势、突出水特色、发展水经济,对万州水资源及产业进行整合创新,建设滨水型生态经济,推动万州生态经济和新一轮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为贯彻实施这一战略思想,在重庆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也是山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内涵和山东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条件,深入研究了山东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山东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贺善侃 《学习与实践》2006,(11):129-132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导引。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首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放在首位。和谐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必须强调生态道德观念,建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观念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它扩展了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凸现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其次,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节约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需要以价值文化体系为核心。最后,市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落实。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晓惠 《前沿》2011,(14):107-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概述了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分析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6.
郭新志 《前进论坛》2010,(12):50-51
<正>生态城市是人类城市建设思想从生态失落向生态觉醒、生态自觉演进的结果,反映了人类价值观、文明观的根本转变,是人类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到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导致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首创提出了"水美城市"和"水美经济"概念,确立了"水安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的总思路总步骤,全面推进富美新南平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步伐,依法发挥职能作用,为积极推动水美城市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15)
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动苏北振兴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淮安未来发展的根本指向。我们将以历史的耐心和发展的定力,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打造"生态水城、绿色枢纽"的淮安名片。以名河为轴线,做优"生态+"布局,走出生态优先新路子。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将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围绕里运河、大运河、淮河三条轴线,优化"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学家杨诺斯基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倾力打造,如何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需要应对的课题。作为北京重要水源地的密云,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自密云水库建成之日起,60多年来,密云人民肩负守山护水使命,打造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生态文明道路,诠释着"两山"理念的辩证意涵,彰显了密云人民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