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型历史和时代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强大功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提高其与现代性的融合性,实现功能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陈爱爱 《人民论坛》2021,(4):107-109
培育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理想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乏力,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对此,必须要从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播两方面着手,营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海外华侨华人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优秀传统得以形成、延续、发展的沃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及其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五种思维方法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通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丰富内涵、创造性地转化并自觉地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李萌  王育济 《人民论坛》2023,(2):104-106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它对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所谓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也提供着认知、启迪与价值指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提炼体现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叙述好“中国版中国文化故事”等,着力于传播方法论层面的探寻,对于强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少多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思想领地和精神家园,更是信仰依归和价值根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坚定自信,明确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精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徐兆寿 《探索与争鸣》2023,(10):21-23+17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被提到重要位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批项目得以实施,出产了大批成果。2020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也风生水起,民间力量得以激活,不少学者和民间知识分子,都以短视频的方式广泛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活动。但是,这些研究、教育和传播大多仍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发掘、整理和简单解读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作为支撑。我们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3.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要想不断发展、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就必须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兼收并蓄,汲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持续强化我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注解。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面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映射到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形成精神动力、产生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4日,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罗浮山国学院、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协办,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承办的2017海峡两岸"中华民族敬天祈福"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此次活动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对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精英论道探究融合之路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大会是2017海峡两岸"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与传播新型农民形象,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使文艺创作和艺术传播实现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软实力,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加强文化安全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际话语权并做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特征的"微"传播成为传播的重要方式。"微"传播以便捷、灵活以及高效等特征在民间适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小觑。建设优秀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应当利用好、掌握好"微"传播的特征和功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畅通、准确的传播途径。这不仅是新媒体时代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是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