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培育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此,我国还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文化发展与交流中培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态度,从传承过去、对接当下和发展未来的高度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的增强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在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协同并进,进而实现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相互促进,历史意义深远,现实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一个重要发展领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业内人士也在不断探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方略。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站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民族文化心态的高度,分析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了积极利用文化自信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会有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还可以增强全体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这种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能够进一步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陈俊秀 《政策》2018,(1):37-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率先发展的主导文化产业之一,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表微语     
正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应立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学习借鉴,进一步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机制和合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议:鼓励创新创造,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升级,鼓励"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8.
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政治文化冲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自信与人们文化认同正相关,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培育政治文化自信对提升公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和实现政治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执政党内的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育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对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坚定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桂海论丛》2003,19(6):85-87
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也面临许多问题 :观念滞后 ;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 ;文化产业发展未形成有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 ;缺乏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因此 ,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改革文化体制 ,制定民族文化政策法规 ;大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市场 ;实施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工程 ;发挥民族地区优势 ,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交流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试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03,19(1):92-94
广西具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要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必须在充分认识广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国平  刘凌云 《求索》2013,(7):223-225,198
新型文化业态是高新科技运用于文化领域的产物。新型文化业态区别于传统文化业态的核心因素是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新型文化业态的兴起和发展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推进器。当下,新型文化业态还处于培育阶段。我国应高度重视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以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营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助推新型文化业态,利用国家规制支持规范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结聚唱响新型文化业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面对这一新时代新机遇,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创新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添砖加瓦。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优秀文化,打造艺术精品。一是创新内容,打造影视剧"高峰"作品。按照"世界眼光、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文化市场、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不仅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实现文化跨越的重要条件。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乌鲁木齐市的文化市场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序到规范的历程,初步形成了包括演出市场、影视市场、音像市场、娱乐市场、  相似文献   

14.
曹蕾 《群众》2014,(1):65-66
建设文化产业同区(基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江苏坚持把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全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效发挥了园区(基地)的集聚作用、孵化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让"互联网+"成为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培育新时代文化自信。当前,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文化"平台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实现文化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并呈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在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弊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建设、培育问题,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路径选择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市场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创新文化思维,加强文化思想、文化队伍、文化制度、文化设施和文化业务建设。充分利用江苏人文资源丰富等优势,培育发展一大批既有专业分工,又有协作关系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群体。实施文化引资战略,对内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对外深化合作、拓展市场。实现文化产业跨地区经营和多媒体兼营,形成和发挥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在发展方向上,优先发展现代传媒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文化信息业,积极拓展文化会展业,扶持发展艺术品生产业,引导规范文化娱乐业,精心培育体育文化业,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业,稳妥推进博彩文化业。二、加快苏北文化建设,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苏北文化建设的力度,增强对苏北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李月玲 《前沿》2013,(2):7-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高文化强国战略地位、明确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月29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进组、文艺组、社会科学组、新闻出版界和民族宗教组的委员们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江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主题积极议政建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  相似文献   

20.
韩子睿 《群众》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互动融合:"文化+科技"催生新型业态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