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化可有效激发非遗的内在生命力,使其重新焕发光彩。针对当前非遗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项目濒临消失、开发不当等问题,可在整体规划、分类对待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品牌化模式、搭建产业化平台、培养非遗产业化专业人才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这不仅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可促使非遗"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资源异质、创新缺乏以及人才紧缺三重困境,需要着力推动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非遗传承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非遗文旅资源、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发挥属地居民能动性。只有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满足文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才能够充分释放非遗潜能,进而实现我国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政府主导的保护与传承模式。PPP模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选择,这种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非遗保护与传承中,能够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对非遗的多元化、协同化保护,有利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程铠 《今日民族》2021,(9):32-34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始终坚持认为,无数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一定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站在位于建水县那座专注于紫陶制作和技艺传承的窑坊——田记窑里,用心擦拭着自己作品的田静这样说道.而这句话的背后,是她20多年非遗传承之路的最深感悟.  相似文献   

5.
正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6.
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坚持活态化传承是苗族非遗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旅游经济背景下,将苗族非遗手工技艺产品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化,如果盲目追求创新,使形式与内容脱节,无法平衡创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极易对非遗传统内核造成破坏。为维护活态传承的有效性,文章分析苗族非遗手工艺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产品“再设计”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探讨“再设计”在非遗活态化传承中的实践效果与目标差异,可持续视角下设计的功能定位、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有非遗手工艺产品“再设计”转变视角,转换设计方式,拓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实现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目前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中国娃娃非遗课堂为例,具体阐述该教育实践模式,提出其具有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提升技能本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丰富就业选择;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性意义,为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非遗进校园”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非遗教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实施以来,扩大了非遗的影响,有效规范和促进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获得社会广泛尊重,有效地助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据介绍,重庆市现健在的国家级传承人34人,60岁以上28人,平均年龄72岁。健在的市级  相似文献   

9.
陈渝 《群众》2023,(5):51-52
火树银花不夜天,灯彩璀璨贺新春。秦淮灯会是南京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叶亮,自从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培养对象后,更加注重非遗技艺的有序传承、创新发展、经济带动和品牌塑造,推进秦淮灯会品牌国际化输出,为推动非遗与旅游、创意、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沉淀中,北京的非遗资源俯拾即是。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挖掘和整理,北京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居直辖市之首、全国前列。2020年,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时强调,要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抓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发展,让大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12)
正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荣昌有"三宝",一块布、一把扇、一片陶。去年5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向游客推荐荣昌三宝,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第二届"巴渝工匠"绝  相似文献   

12.
曹桂清 《湖湘论坛》2002,15(3):71-72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促使农业增效,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正由起步阶段向纵深发展。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健康地发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政府职能问题1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刘波 《前沿》2006,(1):177-181
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政府调控———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鄞州区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从政策保障系列化、传承保护多元化、宣传展示社会化三方面入手,在全市率先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基地、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传承基地星级评定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建立非遗保护名录、发展教学传承基地、发展生产性传承保护、政府贴息保护、举办培训班普及性传承、组建非遗联络员队伍和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等措施,切实有效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目前,该区已形成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30)
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负着"传"与"承"的双重任务,有权利从国家、政府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非遗、教育和培养后继人才。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发布。《条例》打破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终身制",规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或丧失传承能力时,  相似文献   

16.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形式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河南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现实选择。自1997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文件以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备了全面发展的基础。今后十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  相似文献   

17.
粟超 《重庆行政》2019,20(1):96-98
时政期刊肩负着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引导舆论、传承文化、凝聚共识、倡导文明生活等重大使命。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时政期刊已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在期刊规模和实力、期刊经营手段、期刊管理模式等方面与世界期刊强国仍然存在明显差距,面临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挑战。美国作为世界出版大国,同时也是头号出版强国,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期刊文化产业,拥有多家世界闻名的时政期刊,其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解决农业面临诸多问题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抓住了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键。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尹萌萌 《新东方》2013,(5):49-53
作为文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代表。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非遗的重要,并对其开展了保护工作。东亚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主导力量。中国有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发展。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立法体系的对比,笔者试提出改进行政体系、完善认定传承人标准、合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与培养公众意识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潮流。因此,要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进程,建立起一套新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组织体系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